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全球確診數突破三億,代表疫情仍在蔓延,還是即將走向終點?各國專家正密切觀察中。由此引發的防疫策略之爭──清零或共存孰優孰劣,似乎也到了決戰時刻。
據統計,新冠疫情自二○一九年底從武漢向外擴散,全球病例在一年多後突破一億,經過約半年達到兩億,但到達三億僅花了五個月。主因是病毒變種後傳播速度更快,先有Delta再有Omicron,後者傳染力尤其可怕,已成為主流的變種病毒株,正肆虐全球各地。
不過也有好消息,最早通報Omicron的南非,當地確診病例上個月大幅下降,且感染者病故的增幅很小。美國的情況也類似,儘管染疫人數屢創新高,但重症住院與病歿人數的比例都銳減,且絕大多數是未接種疫苗者,說明疫苗確實可以有效預防重症。世衛組織的研究結果與各國大致相符。
另一值得重視的同樣是南非經驗,當地Omicron疫情從崛起、進入高峰到降溫過程極快,僅四周便達峰值,之後兩周急遽下降。美國方面,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先前的預測模型,Omicron將於一月開始進入高峰,七天平均確診最高可達到二百五十萬例,然後就會下降。本月三日美國單日確診超過百萬,目前七天確診平均數逾五十萬,顯示高峰期還未過。
不過各方預測,全美確診人數在一月底二月初達頂峰後便可能下降。由於接種疫苗者已占多數,加上未接種者感染後產生抗體,屆時將可達到集體免疫效果,Omicron病毒可能蛻變成類似感冒的傳染病。所以最早在三月、遲則七月前可望恢復常態。
正因有上述的科學依據,包括美、英、法等動輒單日確診數十萬的國家,目前除了鼓勵施打第三、第四劑疫苗之外,基本上都沒有提高防疫措施,美國還把染疫後須隔離的時間從十天縮減為五天,英國則已準備與病毒長期共存。這既是基於對疫情可控的信心,也為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如常。
如果歐美做法正確無誤,目前仍採「清零」抗疫政策的國家地區,包括兩岸三地在內,這波疫情如何退場,將構成巨大考驗。首先,即使各國嚴控邊防,並無法徹底阻擋Omicron攻勢,最近大陸陝西、河南疫情再起,香港和台灣也是警報連連,說明病毒果真不分國界。
再者為了防控疫情,社會付出的代價實在高得可怕。例如西安為了「社會全面清零」目標,規定凡出現確診的社區就須全體集中隔離,目前隔離人數超過四萬五千人,比武漢封城時還多。香港則禁止美國等八個國家航班入境,餐廳不能內用、戲院關閉、觀光活動暫停。但西安和香港每日確診數不過數十人,和歐美的措施形成強烈對比。
自兩年多前疫情爆發後,全球就陷入清零╱共存孰優孰劣的爭論,目前看來,兩岸三地似乎都有不得不「清零」到底的需要。大陸方面,要用防疫做得好來證明體制優越性,香港則是為了早日與大陸通關,防疫措施必須向大陸看齊。台灣雖沒那麼強烈的意志動因,但社會民情仍期待政府做到清零。
從科學的角度,「與病毒共存」恐是人類最終不得不的選擇,不但歐美如此,兩岸三地也一樣。但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中、港、台仍然會堅持目前的「清零」嚴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