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要配合體質,吃得多,不如補得巧。圖/高醫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二十四節氣的「冬至」,依習俗除了吃湯圓,還得吃些帶有辛香料的食物,或喝碗藥膳大補湯;中醫師表示,「吃得好,不如補得巧」,雖說冬令進補是華人的飲食文化傳統,但真正要調補,一年四季都要好好吃、正確補。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董懿容表示,今年整體氣運為「水運不及」,要特別注意健脾胃祛溼氣,並提補腎氣、疏理肝氣,尤其是本來就腸胃較弱、身體溼氣較重的人;可請醫師開立合適藥材,跟食物一同燉煮,幫助身體適應這個季節;她特別針對學生、上班族、銀髮族三個族群,提供養生建議:
「學生」:想長高的學生可選熟地黃、炒白芍、川芎、當歸、黃耆、黑棗、茯苓、炒白朮、黨參、炙甘草等藥材,與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一起煮,但建議先諮詢中醫師,才能夠針對體質、年紀給予最好的調理。
「上班族」:麥芽、山楂、紅棗、黃耆、少許玫瑰花,用電鍋煮二十分鐘,起鍋即可放入保溫杯,方便又養生,適合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
「銀髮族」:熟地黃、何首烏、當歸、枸杞子、菟絲子、山藥、茯苓等藥材,有補氣血、補腎氣效果,適合手腳冰冷、容易疲倦的族群,可搭配豆皮、菇類一起煮;如要保養腸胃,黨參、炒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芡實、生薑等藥材,藥性平和,並具健脾胃、化溼療效,建議與易消化食材一同燉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