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適量植物蛋白,如黑豆、黃豆、毛豆、鷹嘴豆,可預防結石。圖/123RF【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的尿路結石,是民眾最熟悉的泌尿科疾病。坊間廣泛流傳吃化石草、少吃鈣質、甚至不喝奶茶等方法,醫師表示,這些都是錯誤資訊;許多結石患者會將結石、鈣質畫上等號,刻意避開高鈣食物,營養師也感到啼笑皆非。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表示,尿路結石約百分之八十含有鈣質,以草酸鈣和磷酸鈣最常見,但是無法藉著少吃鈣質,來減少結石產生。正常人每天要攝取一公克鈣質,血中鈣質會從腎臟的腎絲球過濾至尿液,但有百分之九十八至九十九的鈣質會被再吸收,真正從尿中流失的鈣質只有百分之一至二。
研究發現,酸化尿液、鹽分(即鈉離子)和男性荷爾蒙,會增加鈣質從尿中流失;反之,鹼化尿液和女性荷爾蒙,則會減少鈣質從尿中排出。荷爾蒙這個因素,更可以解釋為何男性尿路結石是女性的二至三倍,所以,預防尿路結石的黃金準則有二,一是少吃鹽巴,二是鹼化尿液。
大量維他命C
容易產生結石
洪峻澤說,國人飲食通常鹽分攝取太多,平均每天高達十公克以上,遠超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量的每天六公克標準;他強調,「少吃鹽巴」,除可預防尿路結石,對高血壓、水腫、腎臟病、心臟病及肝臟疾病也都有所助益,堪稱養生第一步。
第二步則為「鹼化尿液」。酸鹼的界定,並非食物本身的酸鹼度,因為小腸會根據體內狀況、選擇性地吸收酸或鹼,多餘的由糞便排出。
他指出,身體代謝後的酸有許多種,如「碳酸」會經由肺臟、以二氧化碳形式排出;其他的非含鈣酸,通常含氮、磷、硫,則由尿液排出。
可以鹼化尿液的食物,多為蔬菜水果類。但有研究發現,大量的維他命C,容易產生結石;蔓越莓雖能預防尿路感染,但酸化尿液容易結石。
6大飲食原則
保護尿路暢通
洪峻澤提醒,國人喜歡吃藥,特別是「保養的藥」,但醫學證明,真正能預防結石的藥物只有兩種:一是檸檬酸鉀,另一是thiazide利尿劑;但兩者都有嚴格使用標準,民眾絕不可亂用。
營養師高敏敏歸納出預防結石六大飲食原則,包括吃夠鈣質,每日約一千毫克;喝夠水,每日二千五百西西;補充適量植物蛋白,如黑豆、黃豆、毛豆、鷹嘴豆等。同時,避免高草酸飲食,少喝濃茶及過量咖啡;少吃高單位維他命C,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為一百毫克即可;避免高鈉重鹹飲食,因為當身體攝取過多的鈉, 就會從尿液排泄,此時可能增加尿鈣濃度、增加結石沉澱結晶。
高敏敏說,常見的腎結石與尿路結石,通常是草酸鈣導致,亦即由鈣和草酸結合而成;但草酸屬於天然有機酸,常出現在植物食品中,如深綠色蔬菜、水果、五穀雜糧、茶葉、堅果、巧克力等。雖然,草酸鈣會導致結石,但也不用特別嚴格禁止,畢竟,很多食物都含有草酸,只要注意攝取時間、分量,做到上述六點預防事項,就能減少人體對草酸的吸收,避免結石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