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碼頭黃金海岸自行車道起點。圖/中玄 關渡碼頭前的裝置藝術。圖/中玄文/中玄
一般而言,大漢溪與新店溪於新北市板橋江子翠匯流後,才名為淡水河;淡水河流到關渡、社子島,再納入基隆河,即成為河面開闊,有大河之勢的河川,後向北流至淡水油車口而注入台灣海峽。此段從江子翠到油車口的河段,雖僅二十三‧七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可進行水運的河川。
由於具水運功能,從早年原住民凱達格蘭族人與渡台漢人移民,都藉著河流,獲得優勢的生活環境,因水運之利而興起的河港街庄,與往後淡水港的對外貿易,及台北都市發展都息息相關。
但後來由於淤積,許多淡水河支流的碼頭,幾乎都因無法勝任水運而消失,目前只剩主流留存有大稻埕碼頭、關渡碼頭、淡水港、八里左岸碼頭、忠孝碼頭、華江碼頭、漁人碼頭等,有開闢藍色公路船運;唯因公路、捷運方便,淡水河的水運,除八里和淡水間的交通渡輪較發達外,休閒遊憩性的藍色公路班次並不多。
其中,最具觀光性的客輪「大河之戀皇后號」,則是以關渡碼頭為停泊基地,以駛向關渡大橋、淡水河口等的遊河行程,乘客則在遊輪上享受晚餐、開Party、看夕陽等。「大河之戀皇后號」選在關渡碼頭停駐,可見關渡碼頭相較於其他較熱鬧的淡水港或漁人碼頭等,有其地理和環境上的優越因素。
關渡碼頭開發甚早,也是先民進出北部的轉運口,其附近更有關渡宮宗教勝地及水筆仔等河口生態、關渡自然公園等環保觀光園區,旁邊亦是黃金海岸自行車道的起點,還有一座廣場公園,腹地寬廣,故碼頭附近,無論假日或夜晚,皆可見遊客駐足碼頭周邊散步、賞景,且無淡水、八里或漁人碼頭的人潮吵雜,是台北頗適合觀水、看山及觀賞大型遊輪的地方。
台北市水利處自去年五月底開始,重新整修關渡碼頭周邊相關設施,包含將原有船舶停放的平台外推,讓遊客更能近距離觀賞淡水河,並把既有廣場空間及前往碼頭的通道相連結,也特別設置打卡點、堤岸步道造型景觀等,於二○二一年三月十五日完工啟用,假日亦有市集進駐、在地藝術表演等活動。
此項號稱「關渡水岸環境再造」的工程及設施,包括在關渡棧橋碼頭前設計新的裝置藝術,以遊輪的舵及銅鐘為意象,傳遞這裡是「大河之戀皇后號」的停泊碼頭。另在棧橋上,設置各種彩色玻璃角塊形藝術作品,增添藝術造景及打卡功能,亦可與遠處的關渡大橋相互輝映。
棧橋上設有多座符合人體工學的躺椅,方便遊人欣賞美景。旁邊的公園,因是黃金海岸自行車道的起點,故在公園內設有一座黃色腳踏車輪胎及代表零公里起點之意象裝置藝術。關渡碼頭新添藝術風貌,將更增加其河岸休閒、遊憩之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