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老街文學巷。圖/丹青 頭城老街。圖/丹青文/丹青
宜蘭頭城老街不像新北市的淡水、三峽、九份、鶯歌等老街,商店密集,人潮擁擠,充滿觀光氣息;但它也不像貢寮、石碇老街等,寂寥得幾乎要沒落了。
頭城老街應算是最像老街的老街,它幽靜且多保存老屋舊貌,把心力放在維護、保存古蹟或歷史建築,及增進文藝氛圍的大、小事上,因此沒有太多商店進駐,只維持幾家基本供民眾休憩或填飽肚皮的咖啡小館或飲食小店。
頭城是漢人在蘭陽平原最早建立的據點,也是蘭陽平原最北端的所在地,被稱為「開蘭第一城」,頭城老街是指南北區段,但不完全銜接的和平街,又稱開蘭第一街,可見歷史悠久。昔日水運發達,頭城港的碼頭即在今和平街盧纘祥(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故宅前的池塘邊,此池塘雖不起眼,卻在民國九十九年(二○一○)被縣政府指定為古蹟。旁邊是昔日的碼頭倉庫「十三行」,早在民國九十二年被指定為古蹟,現今只剩兩戶,仍有人居住且整理良好,名為「十三行康氏古宅」。
頭城老街著名的老建物頗多,如南北門福德祠、慶元宮、新長興樹記古宅、老紅長興古宅、李榮春文學館(即頭城國小校長宿舍、鎮史館)等;另外,不在老街內的,如頭城文創園區的幾家日式宿舍,也頗有古意,常吸引喜歡尋訪老屋的人士流連駐足。
頭城老街最有意義的,不是招攬能賺錢的商店進入,而是開發更多的巷弄風光。在地文學家李榮春曾說:「人生朝露,文藝千秋。」頭城這幾年在老街增設了「文學巷」和「藝術巷」,便是一大特色。
「文學巷」在和平街八十五號旁的巷內,是以一面虛擬大書牆的概念,展示一本本的大書籍,行經此處,彷彿隨手就能從牆面上取下一本來閱讀;抬頭望去,會發現許多吟詠頭城的美好詩句,由鋼雕鏤刻投射下來,隨著陽光折射,將詩句映照在牆壁上,讓人置身於書香之中。文學巷後段牆面,展出李榮春〈烏石帆影〉、〈中秋夜〉、〈和平街〉、〈祖厝〉、〈請媽祖〉等創作,展現當地作家在文字裡呈現的頭城老故事。
「藝術巷」則是在和平街六十八巷內,以頭城在地藝術家楊乾鐘的畫作為主軸,應用光影色彩的跳動,結合彩繪及馬賽克光罩,打造成光彩巷弄。此外,還有詩牆拓碑亭、彩繪巷弄等新文學、藝術設置。
老街雖然安靜如昔,文藝氛圍卻躍動起來。整個頭城在老街的帶動下,以文藝千秋的方式,為民眾帶來不同的藝文饗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