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邊水牛圖 圖/鍾秉彥文/鍾秉彥
日前尋訪主祀關聖帝君的廟宇,在雲林古坑鄉棋盤村南天宮的壁畫,便有兩幅與牛相關的作品。
就關帝廟建築的裝飾來說,題材以《三國演義》的關羽行跡為主,如桃園三結義、玉泉山顯聖等,但匠師還能以台灣民間熟悉的牛隻為圖案元素,讓人備感親切。
這兩幅彩繪,分別見於南天宮龍虎門的牆面頂端:龍邊忠孝門的〈關公護兄〉圖上方,描繪赤牛正走在山林間的下坡路,陪伴農民一起勞動;虎邊廉節門的〈玉泉山顯聖〉畫上方,則繪製水牛跟著農夫回到平地村落的水池邊,準備休息。從中可看出牛在農業社會中,與人的關係密切,而「赤牛在山間工作」與「水牛在水邊休憩」的對稱組合,更豐富了在地的鄉土氣息。
畫中所傳達遞的農村風光,如同穿梭在棋盤村的感受一般。在前往南天宮的路上,沿途景色說明了這裡盛產柳丁、種植竹林、鳳梨等,在這片土地上,也有灌溉用的河渠陪伴人們一起走過。
近代詩人張達修(一九○六─一九八三)為南天宮寫的楹聯,可見他對此地的讚揚:
南畝喜豐穰,村號棋盤敲一局;
天風吹浩蕩,坑廻竹塢簇千竿。
南嶽望崢嶸,草嶺竹坑朝帝闕;
天香聞嬝娜,荔花檬果沐神庥。
於是,除了主神關公的故事,田園、鄉間牛的形象,反映在關帝廟周邊環境的裝飾素材,也展示於棋盤南天宮的廟貌上。
儘管現今科技發達,在棋盤村這樣純樸的農村裡,役牛也已經少見,但關於牛在村落裡的舊事,村民還是印象深刻。林至穎寫的《古坑鄉棋盤村南天宮信仰與傳說之研究》,論文中記錄鄉親口述:「以前大部分的人家都有養牛,有空就會牽著牛到田壟間吃草……」、「小時候,庄民住的都是土角厝和竹管厝,竹管厝還是用牛屎混合泥漿抹牆壁的(因為牛屎可增加黏性)……」,可見村民與牛之間有感情,人與牛的往事,是民間樂於回想,並想向人傳遞下去的故事。
村裡的人們來到南天宮參拜,也喜歡抬頭仰望這「兩頭牛」;美化的廟容,別具鄉村生活的氛圍,連結了過去人們與牛相互依賴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