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公布醫材比價價差。圖/消基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8月24日健保署火速公告自付差額特材極端值管理內容,卻遭外界質疑。消基會今表示,健保署未公佈醫學會訂定之極端值數值、超收之院所名單等資訊,導致部分品項院所間價差仍大。消基會呼籲政府全面性檢討自付差額醫材收費亂象,制訂差額上限值,堅守特材極端值管理與監控權責,賦予異常極端值的強制性規範,保障全民受到公平合理的醫療服務。
消基會透過「醫材比價網」調查發現,五類健保自付差額醫材中,生物組織心臟瓣膜的價差最為劇烈,前三名醫療院所價差介於92500到62726元。
健保署擬把差額醫材的極端值交由各專科醫學會訂定,消基會秘書長吳榮達形容這是「球員兼裁判」,而健保署也不願公布「極端值」與哪些超過極端值的醫院名單,罔顧民眾知的權益。
「就醫治療權是每一位消費者的基本人權」,消基會認為,同醫材在同級醫療院所售價差異甚大,基於醫病關係的不平衡,醫材資訊的不透明、資訊認知的不對等,呼籲政府應全面性檢討自付差額醫材收費亂象,制訂差額上限值,堅守特材極端值管理與監控權責,賦予異常極端值的強制性規範,保障全民受到公平合理的醫療服務。
消基會認為,極端醫材管理機制與特材極端值的比例制定,應由政府部門審慎制定,並加以公開,廣為週知,讓民眾有所憑依擇定,極端價差值的警示,應雙向通知醫療機構與消費者,達到資訊公開透明。基於消費者有「知情」與「選擇」的基本權益,政府應優先優化「醫材比價網」的相關資訊,讓消費者得以知悉所有醫材的品名、型號、功能、產品代別、各醫院價格等資訊。
消基會表示,將持續自主蒐集全台各醫療院所差額給付醫材的收費價格,定期分析公布收費不合理的院所名單,輔助維護民眾知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