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天動輒攝氏三十六度以上高溫,很多人受不了,不論在家或進辦公室,都一定要吹冷氣(圖/資料照片)。【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台灣夏天動輒攝氏三十六度以上高溫,很多人受不了,不論在家或進辦公室,都一定要吹冷氣。冷氣或許能為你消暑、解熱,卻也可能傷害身體健康,罹患俗稱「冷氣病」。家醫科醫師指出,「冷氣病」又稱「空調不適應症」,指的是因為空調設備所引發種種不適症狀,在這些症狀中,最常見的為經常性肌肉痠痛、下肢無力、頭痛、口乾舌燥、咳嗽或類似感冒症狀等。如何預防「冷氣病」?中西醫各有妙招。
馬偕醫院家醫科主任鄒孟婷指出,冷氣病大致可分成體質、環境溫溼度及室內空氣流通度三大因素。以體質來說,空調中暗藏的塵蟎容易誘發過敏氣喘,如果溫度又低,就會產生「冷過敏」,出現類似感冒症狀,如鼻塞、頭痛等,尤其本身有過敏體質且年紀較大者,症狀會更明顯。
常坐出風口
頭、肩易疼痛
加上大樓內的冷氣多半不流通,此時只要有一人出現感冒症狀,就很容易傳染給身旁同事。曾有研究發現,空調主機本身因為儲水、溫度又適宜細菌孳生,因此常成為細菌、黴菌的溫床,而這些細菌性感染疾病,又以綠膿桿菌、棒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居多。如「退伍軍人症候群」,即是因空調冷卻水塔出問題。
鄒孟婷說,冷氣房中的溫度調節也很重要,如果長時間處於低溫下,身體的微血管就會自然收縮,造成肌肉緊繃,新陳代謝變慢,導致腸胃功能減弱,連帶影響消化及循環功能,如果經常坐在出風口下方,或身體某些部位經常受到冷風直吹,更容易引起頭、肩、關節等疼痛。她提醒,長時間開冷氣也會降低環境中的溼度,令人產生不適,尤其老年人、隱形眼鏡族、電腦族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建議室內溼度維持在六十度左右,冷氣溫度則調控在攝氏二十五至二十六度之間;每天最好花半小時至一小時,讓自己運動流汗。
中醫師彭溫雅指出,夏天細菌孳生,病毒經常會纏上你,這其中有很多人是因為「冷氣吹太多」,身體才會出狀況,亦即染上所謂「冷氣病」,如過敏、氣喘;頭痛、肩頸痛;眼睛乾澀不舒服;關節或肌肉痛;皮膚莫名產生癢感;循環、消化系統出問題。
先擦乾汗水
避免風邪入侵
她針對上述六大症狀,歸納出緩解冷氣病六招,一是保暖要做足、多站起來動一動;二是不要讓冷氣對著自己直吹;三是在桌上擺一杯水,並且多眨眨眼;四是在冷氣房中戴口罩,也不忘定期更換冷氣濾網;五是分段式進入冷氣房,避免過大溫差;六是積極保溼,使用比較清爽的乳液。
彭溫雅提醒,如果身上有汗水,不要直接進入冷氣房,要先把汗擦乾,否則風邪很容易入侵身體;在冷氣房內最好穿件外套,注意保暖,以免感冒。還有,待在冷氣,多喝溫水為宜;對於受惡寒侵襲的冷氣病患者,中醫食療頗有效,建議服用生薑紅糖湯,驅走體內寒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