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消化潰瘍、慢性十二指腸潰瘍、膽結石等腸胃較差的患者,粽子不宜多吃。圖/unsplash【本報訊】端午節即將來臨,不免俗的要吃粽子、懸香草、午時立蛋、喝雄黃酒與划龍舟更是每年不可缺少的節目與習俗。粽子口味多樣,相當美味,該怎麼吃才不會造成身體負擔?
糯米難消化 5種情況要慎食
根據《健康醫療網》報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表示,雖然粽子可口美味,但粽子裡的糯米粘度高,在胃中不易消化,所以吃過量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肚腹脹悶,甚至便秘等症狀。
因此,像是急性消化潰瘍、慢性十二指腸潰瘍、膽結石等腸胃較差的患者,不宜多吃;且粽子也屬於高油脂、高熱量、高鈉食品,所以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與肥胖的患者更應注意粽子的份量。
圖/pixabay
應景吃粽 把握4原則身體無負擔
粽子大小不一,口味更是五花八門,不管是南部粽、北部粽、潮州粽、鹼粽與客家粽等,各有各的風味與支持者。然而,台灣傳統粽子大都是糯米炒過,包炒過或滷過香菇、栗子、蛋黃等。陳佳祺營養師建議,吃粽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粽子淺嚐即可,一天最多一個,並搭配高纖蔬菜、水果並補充水分。
2.減少調味料的攝取,避免吃粽子時又沾甜辣醬、醬油膏、辣椒醬與花生粉等增加身體負擔。
3.增加活動量:一個粽子的熱量約400~700卡,若是當點心每天額外吃2個粽子,以60公斤成年人為例,需要游泳2.5小時、有氧運動4.5小時或走路7.5小時才能消耗掉,嘴饞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圖/pixabay
4.選擇好粽:粽子主要的成份是糯米,糯米的特性屬於支鏈澱粉,不易消化,容易引發脹氣,建議可以添加適當的白米或黑米減少糯米比例較好消化,或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即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的粽子,如五穀雜糧粽、藜麥養生粽、創意水果粽、三色水晶粽、高鈣雪花粽等,更能在佳節時吃的應景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