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到廟裡拜拜都習慣燒香,手持清香跟神明講完話,再將清香插入香爐,因為線香在台灣民間信仰中被認為是人與神溝通的媒介,燒香就跟打電話是一樣的。然而在某些廟裡,香爐還有分內爐與外爐,這又是什麼因素呢?
香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很重要,除了線香,還能看到環香、香粉等不同形式的香,但最終目的都是將凡人的意念傳達給神明,線香是因為方便插香才形成,環香則是保持隨時都與神明連線。
其實不僅是台灣民間信仰,各地的宗教與文明中都有類似的發展,這是將「火」視為神聖之力的展現。以現在眼光來看,「火」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人類可以用簡單的方式製造火焰,但在古早文明中要取得生火並不容易,再加上火焰高溫、能焚毀物品的特性,大多數的文明都不約而同將「火」視為與神靈溝通的媒介。 而我們到廟裡拜拜,有時會發現除了天公爐,主神爐之外,還有一個香爐會放在一般信眾碰不到的內殿,這就是所謂的內爐,只有少數人能進入燒香,與之相對的就是所有信眾都能燒香的外爐。 會有內爐與外爐的差別並不是廟宇刻意要將信眾做出普通會員與VIP會員的區別,而是一種保護廟宇的方式。我們都知道一間廟的香爐與香火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心人士刻意要敗壞廟宇,或是想讓神明退神,又或是詛咒他人,大多是從香爐動手腳,但廟宇整天都有信眾來來去去,廟方也不太可能派一個專門的保全全天候顧著香爐,為了保險起見,只有少數人能接觸的內爐就很重要了。如果有心人士從外爐動了什麼手腳,想做一些危害廟宇的舉動,這時候還有內爐能保持與神明的連線,要修補外爐被動手腳而造成的損失也較為容易。 若以現在的角度來解釋,外爐就是人人能用的網路,內爐就是僅限一間公司內部專用的網路,將內爐與一般信眾做區隔的拉門就是防火牆,防止惡意的破壞入侵。 其實古早時期流傳下來的習俗,即使到了現代也能在其他領域看到類似的觀念呈現,我們都擔心自己的個人電腦或公司資料庫遭到駭客入侵,所以才有防毒軟體與防火牆的出現,先民也有一樣的想法,也才會有內爐與外爐的區別。(編輯:黃彥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