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詞探源】 稱謂別名
文/翰林過去中國人的稱謂,除了本名之外,還會另取別名,這些別名大致可歸納為「字」和「號」。
字,是根據名的含義而另取的別名,如諸葛亮字孔明,班固字孟堅,岳飛字鵬舉。孔穎達《疏》有云:「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號,又稱名號、別號,指名和字以外的別名。如李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號」的來源有多樣性,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徽號,指美好的稱號,多為加於帝后尊號上,歌功頌德的套語。清皇太后葉赫那拉氏的徽號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等,其中「慈禧」是其子同治皇帝載淳登基時加封的。
諡號,為過去封建時代,皇帝在人死後,依其生前事蹟所給予的稱號。《逸周書.諡法解》:「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歷史上,凡帝王不論在位時的政績如何,所得到的自然是美諡,如西晉第二位皇帝司馬衷,在位時因愚昧腐敗,導致八王之亂,西晉走向滅亡,然司馬衷死後卻被諡為「惠」,意即「仁慈」,他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晉惠帝。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