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專家也有數羊時 5撇步克服失眠
【本報綜合報導】「睡一個好覺」對許多人而言是很不容易的,尤其現代人習慣晚睡,許多人常因為工作、課業、或休閒娛樂而熬夜,甚至徹夜未眠,這種情況偶一為之可能還無所謂,但若是長期持續、且在睡眠的質與量上均無法讓個人滿足,對身心都是一種極大的負荷,若無法適切解決,不但會使人身心俱疲,慢慢累積後還可能因此惹病上身。其實不只是一般人常為睡不好或睡不著而煩惱,就連鑽研睡眠及失眠的專家也不例外。美國《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訪問專科醫生們,請他們分享睡不著時如何因應的竅門,發現他們有多種技巧可供參考。
盡力不瞄時鐘
南加大凱克醫學院(Keck School of Medicine)臨床醫學助理教授達斯古夫塔(Raj Dasgupta)表示,自己半夜醒來,會盡最大努力不去看時鐘,原因是看了很容易對睡眠不足感到焦慮,讓失眠變得更糟。
別起來滑手機
達斯古夫塔說,自己會盡力不看手機,唯恐自己開始回覆電子郵件、檢查臉書、IG……等社群帳戶,或者跑去看影片。況且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些電子設備會產生藍光,可能延遲身體產生褪黑激素,而褪黑激素有助於人體入眠。
聆聽舒緩音樂
「亞利桑納失眠與睡眠醫院」(Insomnia and Sleep Institute of Arizona)主任帕托(Ruchir P. Patel)表示,自己會播放新古典音樂作曲家李希特(Max Richter)的〈睡眠曲〉(Sleep),因為該作曲家與神經科學家共事,用旋律來幫忙放鬆心情,有助睡眠。他們夫妻倆還發現,曲子對兩人十五個月大的兒子也很管用。
享受恬靜時光
「夏洛特斯維神經學與睡眠醫學」(Charlottesville Neurology and Sleep Medicine)院長溫特(W. Chris Winter)表示,自己學會享受在床上清醒的時刻,覺得趁此時反省、計畫及沉思,很安靜舒適。如果把失眠視為「清醒的夢魘」,那麼休想克服失眠。
換地方讀刊物
帕托指出,自己無法入睡逾三十分鐘,就會起床到屋裡燈光昏暗處,讀報上沉悶的內容,岔開心思不想自己還沒睡,然後再回床上,一下子就睡著了。
專家們表示,他們一般不會藉助藥物入睡,因為太容易上癮。只有到萬不得已,才會吃三到五毫克的褪黑激素(melatonin)。
睡眠應該是休息、放鬆和恢復能量的階段,如果睡眠品質好、時間夠充足,不但有助於恢復精力,還能修補腦袋的重要環節,也反映了大腦的狀態。擁有良好的睡眠,就是保養大腦最好的方法。若能改善睡眠障礙,還是一劑治療大部分情緒、精神、失智疾病的良方。如果努力數羊還是睡不著,就不要強迫自己試圖入睡,參考專家分享的訣竅,也能輕鬆助眠顧好身體。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