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親戚問答溝通術】 團圓飯,為何變成累人的應酬?
文/蘇予昕諮商心理師
不知你是否也同意——愈親近的人愈容易刺痛我們;所以,因關係靠近而產生的壓力,更是沉重。
無論是與你的原生家庭,或新生家庭間,都經常在過年時期產生摩擦,沒有處理完的衝突會持續上演。曾有個案對我說:「過年怎麼比上班還累……」所以,有為數不少的民眾寧可加班留守、出國旅遊,或用其他方式避免太頻繁的互動。甚至有身心精神科統計,每逢春節連假,就診人數都會增加三成。
我們都曉得,要改變別人是困難的,但我們可以透過了解對方的心理動力,找到與家人和平共處、自己也舒適泰然的溝通方法。
今天,就來簡單分析年節期間最常聽到的兩種問句,在問句裡頭,問的人可能抱持著怎樣的心態?而聽的人又如何回應才能不傷感情?
第一種:「關心與擔心」。這類是最常見的,畢竟我相信,大多數的家人都還是愛著我們,只是愛的方式不見得是我們想要的。有些家人會透過詢問你的人生進度,來表達關切。例如:「怎麼還沒結婚?」「工作找到了嗎?」,也許讓聽的人感覺很煩,不想一直被「碎碎念」。
若你判斷,提問者真的是出自關心與擔心,我們也可以先探問一下自己:「他問的問題,是否也是我正在煩惱的呢?」如果我們也很在意交不到對象、工作沒著落,我們就會對這樣的問題特別惱怒,因為,他們的擔心也似乎在「指責」我們做得不夠好。
其實,我們可以於返鄉前,先好好安頓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狀態,就比較容易坦率地回應對方:「謝謝你這麼關心我,其實我也剛好在煩惱呢,不過目前我想要先放鬆過年,年後有需要的話再找你討論呦!」
反過來說,如果你想讓家人真的收到你的關懷,請暫時放下你的評價與急著給建議的心,簡單的一句:「我想關心你,這一年過得如何呀?」就是最真誠,又能拉近距離的說法了。
第二種:「比較與否定」。不免還是有些家人,會透過詢問你的近況,和他自己或他的小孩比較。這類的對話你一定能覺察得出來,他的問題都是「假議題」,目的是透過貶低你,讓他自我感覺良好。像這種問句就千萬別認真回答,例如,當對方問你「現在薪水是領多少?」你只要先謝謝他的關心,再把話題丟回給他即可:「謝謝叔公這麼關心我,要是我有叔公一半厲害就好了!不知叔公是怎麼做到的?」
你能感受到嗎?愈是顯擺驕傲的人,自我愈是脆弱,只能不斷依靠外界比較和讚美維持自尊,這樣的人是很辛苦的,如果能,我們可以試著用慈悲的眼光理解他,但也記得運用上述的溝通方式,建立界線,保護自己。
心理學家曾說:「有界線,才有關係」,我的問題是我的,他的問題是他的,有了清明的分辨、健康的人際界線,才能讓我們與家人互動更自在、更有愛。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