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醫學密碼》 何謂食品中毒?
食品中毒機制文/陳國東(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衛所所長)
人類在自然界的演化排序是占相當高的位置。然而人類卻常成為低等微生物或寄生蟲的受害者(victims)。人類自出生開始,身體各部位就被微生物的菌落所占據,其中有些是會致病的,有些是不會致病。經由演化的過程,人類獲得一些抵抗不同病原的抗體。然而,由於地理環境的隔閡,人類的演化速度仍然趕不上食因性疾病發生的腳步。因此人們常常對於其他地理區域的病原仍缺乏抵抗能力。比方說在某些地理區域A型肝炎感染相當普遍,當地的小孩在小時候就受到感染而產生終身免疫。相反的在其他地理區域A型肝炎病例就可能很少見。一旦這些人吃到受A型肝炎病毒汙染的食物,就可能造成食因性疾病大流行。
食因性疾病的易感受性,可能因下述的幾個理由而改變。感受性會因感染(如愛滋病)、癌症、免疫疾病、服用抑制免疫藥物而改變。年齡也是影響的因子,一般而言,年紀小的孩童或年紀大的老人被認為免疫力較差。另方面,年紀大的人胃酸分泌會減低,也可能降低殺菌能力。
食物的處理過程,也是造成食因性疾病發生率增加的因素。近年來,外食人口增加,如果處理食物的人,沒有經過嚴格的食品衛生處理訓練,很可能會製造不潔的食品,人類食用之後很可能引起食因性疾病。再方面,許多消費者對於許多速食的特性並不了解,所以對於準備速食的過程出現問題,而無法做好自我保護措施。近年來社會型態改變,食物的製造由以前的家庭式小量製作,變成目前的大量製作,這種型態改變雖不會增加食品中毒的危險機率,但一旦發生,就可能造成大量的食品中毒案例,而且影響的人口群會較以前更廣泛。再方面,進口食物如水果、蔬菜,也可能增加跨區感染的危險性。
食物中毒病因
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和黴菌,這些生物很微小,只能在顯微鏡的幫助下才看得見。生物性危害是經由未煮熟的食物被帶進餐廳。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必須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繁殖。細菌可引起感染型、毒素型和中間型食因性感染。經適當的烹調,冷藏就會被破壞。化學性危害是自然產生或食品製程中加入所產生的有毒物質,例如包括農業化學、清潔用品、重金屬類、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過敏原。(中)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