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詞探究】 馬屁PK狗屁
屁,人人會放;不僅人類會放,連動物也會放。那麼,哪些動物的屁,是鼎鼎大名的呢?答案是:馬屁與狗屁。馬屁,是「拍馬屁」的簡略,其來源由來已久。據說元朝時,牧民們常以養駿馬為榮;人們牽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的馬屁股、摸摸馬膘,並隨口誇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起初,人們實事求是,好馬才說好,可是到後來,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好馬。
元朝官員多是武將出身,馬也就成為其權力、身分、地位的象徵。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拍拍他的馬,然後誇他的馬好;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對別人違心的奉承話稱為拍馬或拍馬屁。
至於狗屁,來源於俗語「狗屁不通」,最初是說「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時借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這一特點而言。由於皮與屁諧音,屁為汙濁之物,對於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之,意思更為鮮明。後來人們將錯就錯,就將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為什麼人們對「馬屁」和「狗屁」,印象這麼深刻呢?
我想,首先馬和狗是人們最熟悉的動物之一,《三字經》所謂「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其次,馬和狗對人類而言,是最重要的動物;馬是交通工具兼戰爭物資,狗既能看家護院,又能狩獵,都是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古人表忠心時會說效犬馬之勞,可見其對馬和狗是十分重視的。
漢高祖劉邦曾得意洋洋地把他的功臣分為「功人」和「功狗」。只是後來,狗的地位逐漸降低,不再與馬比肩。馬屁是形而上的奉承話,狗屁則是形而下的一無是處的代名詞,我們從這兩個詞彙就可看出中國古人對馬和狗的區別對待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