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立委補選及台北罷免林昶佐案的投票結果,民進黨獲得雙贏。各界以此判定今後的選戰,國民黨將一蹶不起。問題固然出在國民黨的無能,更出在民進黨的專政。獲勝的民進黨必須思惟如何為國家大政方針掌舵,民眾更應該覺醒,如何超越政黨鬥爭,為自己和後代謀求更好的未來。
從去年四大公投到今年這兩項投票的過程,可以清楚看到執政黨動用所有行政資源,將一切的施政重心用在選舉上。民進黨非常清楚,失去執政權就失去一切,這是台灣民主「贏者總捧」的鐵律;因此民進黨必然會把所有砝碼放在選舉上。蔡總統第二任的施政重心就是要保住民進黨的執政地位,開春這兩項投票直接影響年底縣市長選舉,年底的選舉又牽動下一屆的總統大選,當然拚全力要贏得每一場選戰。
贏得選戰是政黨的基本目標,但執政黨違背行政中立原則,動員所有行政資源投入選戰,包括部會首長、從政黨員、民代、縣市長,乃至於動用國家物資,有些部會配合執政黨對某些候選人發出不利的言論,像這次國有財產局對顏家提出的違建證據等。甚至長期收買媒體,所有的電視談話性節目都不成比例的做選舉節目,不遑顧及其他新聞,且單一口徑支持執政黨的候選人。最新一波的Omicron疫情,不只政府的關切度和選舉不成比例,媒體的報導也一樣。難怪民眾抱怨政府「只顧選情,不管疫情」。
在這幾次選舉中讓人憂心的是,執政黨都把所有的選舉操作成政黨對決,四大公投就是明顯的例子,政黨對決之後只剩下「同意」和「不同意」選項,完全沒有理性討論空間。「重啟核四」和「珍愛藻礁」都牽涉到國家的能源政策,影響到國家的永續發展;「反萊豬」則牽涉到國民健康以及後續日本核食進口的問題,但是政府以意識形態綁架政策,以政黨對決抹煞政策討論。
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就是以民為本,所有施政的考慮都是人民的福祉優先,中國傳統的政治哲學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今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政治,卻反其道而行,個人權位、政黨利益凌駕一切。執政者固然沒把人民利益放在眼裡,在野黨又何嘗不是以勝選為最重要考量?國家總預算已經超支甚多,尤其是包含大宗軍購的國防預算,執政黨可以完全輾壓民意,逕付二讀,在野黨似乎也無能為力。面對朝不朝、野不野,民眾更感無奈。
民主政治有其基本的理念和價值,但政客往往為了自身權益而扭曲民主、操弄民粹,民主先進的美國也難免如此,川普主政期間就是不斷煽動美國本位主義、甚至煽動民粹占領國會,以致讓世人對民主政治產生動搖。台灣的民主政治已經偏離軌道甚遠,執政者濫用權力,不尊重法治,掌控媒體,操弄民粹,把政黨政治監督的本意搞成政黨鬥爭,更在社會上製造族群對立和世代對立。
要回歸民主常態,執政黨施政必須以民眾福祉為先,並尊重在野黨,遵循民主法治的治理原則,不能假民主之名行專制之實。人民必須自覺,不能任由政黨操控。只有跳脫政黨對決的惡性循環才有活路。
[size=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