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前的合影:佚名攝於1870年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番仔墓園:佚名攝於1870年代。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板球比賽:佚名攝於1900年代。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外國人排演戲劇:佚名攝於1870年代。歐洲人熱愛排演戲劇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這樣的活動對身處異鄉的外國人來說,不僅可以溫習自己的文化,戲劇的佈景、情節、音樂和對白也可以排解思鄉之情,是一種重要的社交和娛樂活動。照片中為廈門的海關洋員排演戲劇,佈景、服裝無不顯示出他們的認真,有趣的是,在合影中還有一個中小學男孩兒。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野餐:佚名攝於1880年代。在大自然 中或坐或臥進餐的野餐文化,在中國傳 統文化中是不合「禮」的,但在西方文 化中卻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野餐對每 個小孩子可能都是最開心的事情之一, 對成年人來說這也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 動。在華洋人也常在一些風景秀麗、涼 爽舒適的地方舉行野餐。照片中這些外 國人正在江東橋附近野餐,所帶的食物 也很豐盛,有麵包、派、蛋糕、烤肉、 紅酒、啤酒,還有香蕉、蘋果和椰子。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冠軍歸來:佚名攝於1870年代。比 賽結束了,獲得第一名的騎手和他的 賽馬正由馬主牽著走向觀賽台,接受 觀眾們的祝賀,後面則跟著第二名的 選手。賽會獎項設置五花八門,比賽 的金獎叫「格里芬盃」,還有由短期 來廈訪問的人捐款設立的「訪問者盃 」,和為號召女士們募捐專設的「淑 女獎項」,也有以個人名義捐出的獎 盃。另外,賽會還專門為那些落敗賽 馬設有安慰獎。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一隻被獵殺的老虎,普賴斯攝,1897年 。虎有一個亞種只在中國有分佈,即華南 虎,因為最初是在廈門被發現,所以其拉 丁學名是以廈門命名的。這種虎體型相對 較小,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 長,善游泳,可以遊過狹窄的海峽,因此 能出現在廈門島上。不論中外,對老虎的 狩獵都是勇氣的象徵,在廈外國人也曾熱 衷於獵殺華南虎,照片中這只長9.1英尺的 華南虎就是英商德記洋行的代表布林士所 獵獲。如今華南虎已在野外絕跡。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廈門跑馬場:華芳照相館攝於1870年代。廈門的賽馬場建立於 1843年,最初設在鼓浪嶼,後來遷至廈門島五老峰前的演武場, 也就是現在廈門大學演武體育場附近。每屆賽馬之期,即以500元 向武營租借廈港演武場為賽馬場所。在跑馬期前,英人就召匠造 木欄,內外兩大圈,漆以白油,中為跑道,修整柏草。跑馬之日 ,函請水師提督、興泉永道、廈防分府和地方人士到場參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儘管鼓浪嶼上風景秀美,但畢竟是座小島,對於久居其上,遠離故土的外國人來說,生活多少是枯燥乏味的,只有通過經常組織豐富多采的娛樂休閒生活來放鬆精神。社交活動除了可以在教堂禮拜日時進行,多數時候都是在萬國俱樂部內,那裡有男士專用的雪茄室和圖書館,還常常舉行舞會,甚至排演戲劇。戶外活動也有很多花樣,除了最常見的遊覽鼓浪嶼和廈門島上的風景名勝和野餐外,還經常在美國領事開闢的體育場開展板球比賽和網球比賽,然而他們最熱衷的,還是賽馬。
鼓浪嶼沒有適合賽馬的平整土地,而廈門島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有很大一片較平整的土地,稱作「演武場」,鄭成功「北伐」前即在此練兵,入清後繼續沿用為駐軍操演的場地。操場北有一座「演武亭」,供總督閱兵之用。演武場是再適合不過的賽馬場地,因此在每屆賽馬會前,比賽組織者以50元的價格租用這塊場地,圍以木欄,修整場地,塗以內外兩圈白漆,中間就是跑道。
自1875年起,每年1月6日至8日,共舉行三天賽馬。比賽當日,還會請水師提督、興泉永道、廈防分府和地方人士到場參觀。下午2點比賽開始,跑馬8場或10場。騎手們都穿五彩綢衣,頭戴彩帽,騎在賽馬上,排成一列。發令聲起,賽馬如離弦之箭衝上跑道。馬票也自不會少,每票5元,早早便開始銷售。
曾任廈門圖書館館長的余少文介紹馬票的獎金說:「獎金分『溫拿』(Winner)和『皮里士』(Place)二種,『溫拿』是首名得獎,獎金較多,『皮里士』是首、二、三名,都有得獎,獎金較少。其獎金厚薄,視買票之多少為準。熱門馬買票多分,獎金薄;冷門馬買票少分,獎金厚。每次輸贏數萬元或10餘萬元,可說是一種大賭博。馬場週邊賭場林立,五花十色,各種賭博都有。
設賭之人,中外都有。到場參觀者約上萬人。其參觀目的各有不同。洋人和中國商人,其目的在買馬票,一般民眾目的大多在賭博,只有婦女兒童,才是實看跑馬。
當然,騎手、賽馬和馬主也有獎盃,金獎叫「格里芬盃」,還有由那些來廈訪問者捐款設立的「訪問者盃」和為號召女士們募捐專設的「淑女獎項」,也有以個人名義捐出的獎盃。此外,落敗的賽馬還有安慰獎。
白鹿洞前的合影:佚名攝於1870年代。郊遊也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清末在中國生活工作的外國人都有閒暇時攜家人好友去風景名勝郊遊的習慣,在廈門島上工作的外國人也是如此。廈門島上寺廟眾多,大都建在風景秀美之處,自然也成了這些外國人郊遊的首選地點。照片中這些海關的外國洋員和家屬於玉屏山南側的白鹿洞前合影。
番仔墓園:佚名攝於1870年代。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廈門成為開放口岸,鼓浪嶼開始有外國人定居,這其中有傳教士、海關職員,還有商人和水手,他們中的很多人死後都埋葬在島上的公墓裡,這座公墓被稱作「番仔墓園,墓園內還有一座小禮拜堂。1957年為抗議英國出兵埃及,遊行示威的當地人憤怒地搗毀了墓園,1978年在原址修建了鼓浪嶼音樂廳。
板球比賽:佚名攝於1900年代。板球比賽是被稱為「紳士遊戲的體育運動。十三世紀誕生於英國,在英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非常流行。照片中在鼓浪嶼的外國僑民正在進行板球比賽,除了拿著球板的運動員,還能看到地上豎著的三柱門。比賽的地點正是位於鼓浪嶼中部的番仔球埔。這座運動場是由美國領事李仙得1872年租賃當地農民土地後開闢的,作為在鼓浪嶼外國僑民的公共運動場,常舉行板球、網球和足球比賽,現在這裡已更名為「人民體育場」。
外國人排演戲劇:佚名攝於1870年代。歐洲人熱愛排演戲劇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這樣的活動對身處異鄉的外國人來說,不僅可以溫習自己的文化,戲劇的佈景、情節、音樂和對白也可以排解思鄉之情,是一種重要的社交和娛樂活動。照片中為廈門的海關洋員排演戲劇,佈景、服裝無不顯示出他們的認真,有趣的是,在合影中還有一個中小學男孩兒。
野餐:佚名攝於1880年代。在大自然中或坐或臥進餐的野餐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不合「禮」的,但在西方文化中卻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野餐對每個小孩子可能都是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對成年人來說這也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在華洋人也常在一些風景秀麗、涼爽舒適的地方舉行野餐。照片中這些外國人正在江東橋附近野餐,所帶的食物也很豐盛,有麵包、派、蛋糕、烤肉、紅酒、啤酒,還有香蕉、蘋果和椰子。
冠軍歸來:佚名攝於1870年代。比賽結束了,獲得第一名的騎手和他的賽馬正由馬主牽著走向觀賽台,接受觀眾們的祝賀,後面則跟著第二名的選手。賽會獎項設置五花八門,比賽的金獎叫「格里芬盃」,還有由短期來廈訪問的人捐款設立的「訪問者盃」,和為號召女士們募捐專設的「淑女獎項」,也有以個人名義捐出的獎盃。另外,賽會還專門為那些落敗賽馬設有安慰獎。
一隻被獵殺的老虎,普賴斯攝,1897年。虎有一個亞種只在中國有分佈,即華南虎,因為最初是在廈門被發現,所以其拉丁學名是以廈門命名的。這種虎體型相對較小,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善游泳,可以遊過狹窄的海峽,因此能出現在廈門島上。不論中外,對老虎的狩獵都是勇氣的象徵,在廈外國人也曾熱衷於獵殺華南虎,照片中這只長9.1英尺的華南虎就是英商德記洋行的代表布林士所獵獲。如今華南虎已在野外絕跡。
廈門跑馬場:華芳照相館攝於1870年代。廈門的賽馬場建立於1843年,最初設在鼓浪嶼,後來遷至廈門島五老峰前的演武場,也就是現在廈門大學演武體育場附近。每屆賽馬之期,即以500元向武營租借廈港演武場為賽馬場所。在跑馬期前,英人就召匠造木欄,內外兩大圈,漆以白油,中為跑道,修整柏草。跑馬之日,函請水師提督、興泉永道、廈防分府和地方人士到場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