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文門箭樓上向南望,右邊遠處可見天壇祈年殿。對比清代同一角度的照片可以發現崇文門外大街曾經數百年的占道經營已經被清理,路兩邊還修建了排水溝,並建有綠化帶,這都是京師市政公所1915年啟動的北京城改造計畫的一部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在正陽門城樓上俯瞰前門大街,苦力們正在整修路面,更換條石。這是1915年由京師市政公所發起的北京城現代化改造工程的一部份,除此以外,年久失修的千步廊被拆除,擴建了天安門前的廣場,開辦了中山公園,廣泛種植行道樹,拆除正陽門甕城以解決前門地區的交通問題等。圖╱徐這是在中華門中間的門洞向北看天安門。彼時千步廊的改造已經完成,兩側原有的建築被拆除,僅保留最外側的圍牆,從天安門到中華門中間的區域種植了草坪和樹木,成為市民活動的公共空間,也為日後這裡被改造為天安門廣場埋下伏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自西南向東北拍攝的天安門城樓和華表。彼時的故宮博物院 也還沒有成立,紫禁城北部還住著遜帝溥儀,只有文華殿和武 英殿被闢為美國漢學家福開森主持的「古物陳列所」,因此金 水橋上都擺著拒馬,禁止閒雜人等通過。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1900年,津蘆鐵路在北京的終點站馬家堡 車站被燒毀,在義和團運動結束後,為了方 便在危機發生時駐京外僑撤離,原來的鐵路 被延伸到前門東側,鐵軌從崇文門甕城穿過 ,各修建了一個券洞,也與進出崇文門的道 路形成岔道,往來這裡的行人車輛都要等沒 有火車時才能通行。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這張照片是自北向南看正在改造的正陽門箭樓。1915年德國 工程師羅克格爾受北洋政府的委託對正陽門進行了改造,這也 是此次北京城改造計畫的頭面工程。在甕城城牆被拆除後,箭 樓兩側原來連接城牆的位置被羅克格爾飾以一個白色的月牙, 並在每個箭窗頂部設計了半圓形的裝飾,完美地將西方風格元 素融入了這座古老的建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紫禁城西北角的角樓,建築年久失修,窗戶已經不翼而 飛,訴說著國力的衰微。城牆外沿護城河岸修建的房子是 倉庫,在上世紀五○年代被闢為故宮家屬居住的大雜院, 現在已經搬遷。筒子河裡種滿荷花,這些地方自清代起都 出租給農民用來種藕和養魚。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在崇文門城樓西側的城牆上向北看,近處的是使館區周邊的操場,橫向這條路是東交民巷,左邊的尖頂建築是1903年竣工的同仁醫院主樓。 鏡頭正對著的這條路是崇文門內大街,遠處可見東單牌樓和克林德坊。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15年,由於設在前門的東西車站日益繁忙,中華門及正陽門一帶交通擁堵嚴重,時任京師市政公所的朱啟鈐提出了正陽門地區的改造計畫。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拆除甕城與門樓,將原來封閉的甕城變為開闊的場地,在箭樓兩旁修建了馬路;在原甕城月牆與城牆交接處,東西各辟兩門,新築兩條各寬20公尺的馬路並開闢了人行道,修建排水暗溝;遷走擁擠雜亂的荷包巷內的商戶;拆除了正陽門與中華門(清代稱大清門)之間的棋盤街,鋪設了石板地面,設置花園;拆除了中華門內已坍塌的西千步廊;對道路之外的公共空間進行了改造和裝飾,修建了石欄、路燈、綠地等。
除以上道路交通工程外,還有一項大工程是對正陽門箭樓進行了改建。朱啟鈐聘請德國建築師羅斯格爾主持這項工程,他將登樓的梯道改為「之」字形,並在台階間加了數層平台;在箭樓平台上加了漢白玉欄杆和突出的挑台;在下兩層護窗上加了白色弧形華蓋;在樓基的兩側面增加了巨大的浮雕。這些改變看似都是裝飾性的細節,卻使箭樓的整體風格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古典風韻中,融入了西洋意趣。改建後的正陽門箭樓成為北京的標誌之一。
民國以前的北京城主要街道沒有堅實的路面,皇帝出行還要黃土墊道淨水潑街,因此北京城一直有「無風三尺土,微雨一街泥」的評價。這樣的環境既不利於市民的衛生健康,也於現代文明社會脫節。
在朱啟鈐的計畫中針對以上狀況,首先是清除市內主要街道的占道經營商販,平整路面並進行硬化處理,還在道路兩側修建了排水溝,平時有專人為街道灑水以減少揚塵,解決了困擾北京數百年的頑疾。此外,他還派人在多條道路上種植了行道樹,開放了公園。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和集會的公共空間,這也是國家從帝制走向共和的標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