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上呈羊角(Υ)形的壁鎖。圖/蘇箏安平海山館外牆上的壁鎖。圖/蘇箏 文/蘇箏
剪刀是日常生活中,常見與使用的器具,刀刃銳利可裁截物品;在宗教信仰上,認為剪刀可以辟除邪穢,如在廟宇建醮(或法會)「拜斗」儀式中,剪刀即為法器(斗內法器,有斗、米、尺、秤、剪刀、鏡子等六項,代表宇宙、萬星、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一,而在廟寺內兩側牆壁上,習見張貼剪刀圖像的符令。
在台灣南部城鄉市鎮,古老寺廟與民宅山牆頂上,可以找到一種俗稱「鐵鉸刀」的鐵件,據說能安居鎮宅,祈福辟邪。這些多樣變化裝飾的「鐵鉸刀」(或稱「鐵剪刀」),其正確名稱為「壁鎖」,在三百多年前,由荷蘭人所建熱蘭遮城(即今「安平古堡」)外城磚牆的南面,猶留有多處殘蹟,只是今日「壁鎖」的鐵件已失,徒留鐵鏽斑斑的凹痕。另外在台南市的舊市區,那裡曾經是十七世紀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中心,許多建築物的外牆上,也可見到各種形狀的壁鎖。這些年代久遠的壁鎖,不僅豐富了台灣傳統建築的外部景觀,也增添人們對荷西殖民時代的想像。
壁鎖的造型,有的呈羊角(Υ)形、剪刀形、S(如意)形、一字形、X字形,因早年台灣民眾不知道它的作用,於是將壁鎖當成牆壁上的辟邪物或吉祥物,剪刀狀的稱為「鐵鉸刀」,認為它可以辟除邪穢;S狀的為「如意」,可以招吉納福;而一字形的為「鐵尺」,具有規矩方正的意涵。
事實上,在荷蘭傳統建築的立面或山牆,處處可見壁鎖的蹤跡,當地將此類鐵件稱為Wall Anchor(壁錨),意即如同船隻的錨碇一般,一端伸入建築物的內梁,另一端則凸出鉤住外壁,可以產生固定的作用。壁鎖的技術係源自歐洲的Cramps(或稱Anchor構造),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目前除了荷蘭,在盧森堡、法國、德國,以及義大利威尼斯和羅馬等地古老房舍的磚石牆上,也有許多擁有類似功能而造型多樣的壁錨鐵件。
壁鎖,鎖得住磚牆與木梁,更鎖住了一段大航海的歷史;鐵剪刀,沒有剪斷任何物品,卻把特殊的時空記憶串連起來。從地理上,把荷蘭阿姆斯特丹和台灣安平串連起來;從時間上,則讓二十一世紀與十七世紀串連起來。壁鎖在台南安平古堡舊牆上,如羊角般的壁鎖痕跡,深刻地烙印在熱蘭遮城的記憶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