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不生病,先排情緒毒!
從事創傷治療近十五年,講演場次近五百場,個案約三千人,黃鼎殷醫師近年來更積極倡導情緒治療。他強調,「情緒毒素就像身體的排泄物,都是身體不要的東西,一定要將它們排除,否則長期堆積,身體一定會出問題!」
文/記者陳玲芳
圖/本報資料照片、新自然主義提供
大女兒大聲地哭訴著母親對她的不尊重,將她心愛的人偶磁鐵送人,講到傷心處,女兒聲量變大了:「她竟然把我最心愛的寶貝送人,還說那些是垃圾!」之後,黃鼎殷請女兒進房間把情緒完成。「從小,我就讓她自己完成情緒的宣洩。把情緒發洩出來,也就沒事了。」
「兩年前,父親車禍過世,我白髮驟增,形色蒼老了不少,原來,人要老不是漸進,是創傷後的加速。」黃鼎殷醫師從事創傷治療近十五年,講演場次近五百場,個案約三千人,中年面對的還是自己的人生起伏,得失、有無、離合、悲歡。
在近作《情緒生病,身體當然好不了》(新自然主義出版)中,黃鼎殷將多年情緒治療的臨床心得,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讓讀者了解情緒影響身體的致病原因,並細細解讀各種症狀背後暗藏的情緒。他說:「病只是來提醒大家有未處理的情緒,當情緒獲得處理,病就會功成身退。」
情緒是疾病背後的「藏鏡人」
原來,身體的疾病,會循著各自的脈絡直達根源位置(情緒源頭)。例如,動不動就火冒三丈、火爆脾氣的人,容易有疲倦、失眠等問題,長期累積下來,可能引發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功能病變,或膽結石、膽汁堵塞等疾病,而最表層、最容易被看見的「問題」,就是疾病的面貌。
從日常的頭痛到過勞死或猝死,情緒的壓抑與累積,就是背後的「藏鏡人」。更不用說個人失婚、失去工作,或親人死亡,這些創傷所導致的「死亡意願」,帶走了許多「對人生打擊無法承受,而選擇結束生命」的人們。
有些情緒問題,被包裝在看似開朗樂觀的「糖衣」之下,使人習慣壓抑或逃避自己的情緒問題卻不自覺,甚至,連周圍的人也因此而誤以為這些人積極樂觀、脾氣好,但實際上,只是變相的壓抑情緒。
根據黃鼎殷醫師臨床觀察,有三種情緒迷思最為常見,分別是:自欺欺人的「正面思考」;相信情緒可以被管理;以及缺少感動的遵循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為什麼說這些都是「變相壓抑情緒」的迷思呢?黃鼎殷醫師列舉個案說明。
未曾「釋懷」的「正面思考」
一名女性友人,身體常有狀況,動不動就得看醫生甚至住院治療,儘管如此,她依然工作認真打拚,積極參加各種研修課程,並且在職進修碩士學位,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她的臉書動態,也天天發布數十則勵志故事,因此,在同事朋友眼中,她是個相當開朗、活潑、積極的人。
然而,當她在健康檢查時發現乳房有腫瘤,雖然還不確定良性或惡性,卻已非常不安,找了黃鼎殷醫師諮商。
黃鼎殷為她進行「人生動力」排列治療(這是治療疾病時處理深層情緒的一種方法)時才發現,她的原生父母離異後各自婚娶,她是由祖父母帶大,為了尋求家庭溫暖,十八歲便踏入婚姻,學業也因此中輟。只是,這段婚姻並不如她預期的美滿,婚後丈夫不僅常嘲笑她學歷不高,還經常上酒店,甚至用她的名義借款,導致她在離婚後依然背負著幾百萬債務。
她從未和朋友們提及這些「過去」,因為她告訴自己要「正面思考」。只是她沒想到,原來自己對於這段婚姻的創傷,竟然留有這麼多情緒,根本沒有「釋懷」。
直到黃鼎殷以人生動力的方法,幫助她重新經歷那段婚姻的過程與當時的情緒,並讓她原本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後來,她回到醫院進行乳房追蹤檢查,發現乳房的腫瘤竟然消失不見了。
黃鼎殷醫師表示,「凡事都正面思考,也會帶來許多問題,在某方面來說是有害無益的。」因為,這些被你壓抑的負面情緒會慢慢在體內發酵,變成情緒毒素,進而影響我們五臟六腑的正常功能。
「如同家裡的垃圾,就算把它藏進櫥櫃裡,表面上看不到,但它仍在那裡,不會消失。」 黃鼎殷如是說。
情緒只能「處理」無法「管理」
一名婦人曾在十年前罹患乳癌,當時經手術切除與化療後已經痊癒,且年年追蹤檢查也都安然無事,然而就在十年後的某次追蹤檢查中,突然發現癌症復發、轉移,於是她透過朋友介紹,找黃鼎殷醫師為她診治。
黃醫師為她進行「人生動力」的排列治療後,發現婦人知道丈夫心中始終忘不了初戀情人,不過她卻選擇「默默體諒」。因為罹患乳癌時,丈夫的關愛讓她相當感動,所以癌症痊癒後,她以為夫妻的感情已通過艱難考驗。
然而,約一年前,丈夫與初戀情人重逢,而初戀情人的丈夫已過世多年,丈夫時常去幫忙她處理生活瑣事。面對這種情況,她總是勸自己「不要太多疑,畢竟能幫忙別人是好事」,即使周遭都看不過去、為她抱不平,她反而會勸大家別想太多,直到癌症再度復發。
自一九九○年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塞拉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約翰.梅耶提出情緒智商(EQ)概念以來,全球便掀起一陣「情緒管理」風,人生成功的方程式也因此改寫為二○%的IQ加八○%的EQ等於一○○%的成功。
然而,情緒真的可以被「管理」嗎? 黃鼎殷認為,情緒其實只能被「處理」,而無法被「管理」。因為情緒是無法被控制的︰沒有人可以百分百肯定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所以無法確定情緒產生的時機;而已出現的情緒,也沒辦法說停就停。
而後,黃鼎殷除了依她的身體狀況給予營養、排毒等建議外,同時教她用「說念」的方式處理情緒。治療不到十天,婦人的女兒來電告訴黃醫師︰「媽媽的睡眠與飲食狀況都有相當改善,而且回診檢查更發現,癌細胞增生和移轉的情況也獲得有效控制。」
黃鼎殷強調,學習正視、處理情緒,就像家裡的垃圾,無論如何分類管理也還是垃圾,唯有正視它、處理它,將它丟出去,才能還給家真正的清淨。
發自內心從事「三好」才是好
一名熱中宗教活動的婦人,平時奉行「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的三好運動,並且時常獲得團體的表揚。有天她突然被家人送去急診,原因是她晚上不睡的情況已足足一個月,最近更變本加厲在夜裡跑去街上遊走,搞得全家都夜不成眠。
婦人經醫師診斷為憂鬱症,必須按時服藥控制。然而婦人吃藥後變得昏昏沉沉,煮個湯一轉身就忘了,直到鍋子燒乾發出焦味,鄰居來按電鈴才發現。她的狀況令家人憂心,因此輾轉透過介紹,找黃鼎殷醫師治療。
黃鼎殷深入諮詢後,才知婦人雖然奉行「三好」運動,但實際上只是「為好而好」,例如習慣性的讚美他人,但心中並不覺得對方真的有那麼好;或是參與公益活動,但對於自己所幫助的對象完全沒有感情,甚至明明不想碰觸(例如排便失禁的老人、傷口潰爛的動物等),只是為了「做好事」才勉強自己。
因此,黃鼎殷告訴她︰「三好雖好,但若因此壓抑自己、勉強而行,反而失去三好本意,不如改用三真︰存真心、說真話、做真事,做一個真性情的人,自己快樂,周圍的人也才會跟著快樂。」後來她慢慢改變自己的作法,最後終於不需要吃藥就能每夜安眠,生活也變得充實而快樂,不再時常有鬱悶、無聊的感覺了。
黃鼎殷說,三好的本質並沒有問題,它之所以成為變相壓抑情緒的迷思,關鍵在於「缺少感動」。三好如果缺少感動,就可能陷入一種盲從遵循的迷思,為了做到三好而壓抑的情緒,終將成為毒素,對生活與生命品質,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
身心一體
哀莫大於
心死?!
十幾年前,黃鼎殷還在馬偕家醫科擔任住院醫師值班安寧病房時,曾遇到十個病人先後離世;幾位前一天才互道明天見的病友,隔天就與他們天人永隔了。當時他心中便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是他得到癌症?而不是我或是你?」有個女病人得了肺癌,住院期間常跟他說:「黃醫師,得到癌症之前,我就想死了。」
在她之後,又有許多重症患者,曾向黃鼎殷表達過類似的訊息。黃鼎殷強調,「死亡意願」的發現,是他在癌症等重症治療的重要里程碑。人一旦有死亡意願,身體就容易卡病氣;然而,死亡意願是可以被解除的。
黃鼎殷說,不同的「設定」,治療方式也不同,為了更有系統的提供有效協助,他將臨床上這些年來的經驗歸納分類,最後整理出人們共同的十三項人生課題。包含:死亡恐懼、胎中設定、平衡父母、愚愛替代、親子錯位、不敬自懲、無限眷戀、心碎關係、物欲上癮、親人死亡、地球之旅、心靈債主與回歸一體等。
這些課題分別是在不同人生階段所產生的設定(也可以說是創傷),只要找出設定,再透過「人生動力療法」進行引導,重新完整經歷人生創傷,就能解除設定,跳脫痛苦、不幸與疾病(詳見黃鼎殷醫師另一著作《破解癌症,身心靈整合療法》)。
感謝大大無私的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