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19-10-20 21:16:01

在工作中自療改善亞健康

文/記者陳玲芳

你可能是一位五十五歲公務人員,再過兩年就可以退休,但最近半年開始焦躁不安、亂發脾氣、連續一個禮拜沒睡好、胸口像有大石頭壓著,覺得吸不到空氣。

你可能是一位三十歲的業務專員,滿懷理想抱負,面試進了這家成立不久的貿易公司,才工作一年,時常頭痛、健忘、便祕、疲倦、肩頸痠痛。

你去看了醫生,醫生卻告訴你:「恭喜,身體檢查一切正常!」

你很訝異,明明這麼多症狀、很不舒服,怎麼會正常?你帶著這些症狀與疑惑,繼續回到工作崗位,再拖個半年;也許找更多不同科別醫生看診,仍無起色;此種「亞健康」狀態,已大大影響你的工作表現、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了。

「亞健康」威脅壯年族群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欣漾自然醫學診所院長、兼任台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立人表示,症狀的根本原因,就出在「自律神經失調」。

臨床觀察,約六、七成國人患有自律神經失調,「上班族」則囊括了九成。常見症狀是失眠,占六成;其次,便祕、肩頸痠痛、疲倦、頭痛、焦慮、過敏,占三至五成。不少上班族有慢性病,諸如:肥胖症、胃潰瘍、腸躁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等,此與長期自律神經失調密切相關。

張立人醫師指出,這就是「亞健康」狀態,介於疾病和健康之間,改善則恢復健康,未改善則累積成疾病。香港大學研究發現,三十至四十九歲的壯年族群最受亞健康威脅,原因是這階段的體力和代謝能力都不如三十歲以前,加上工作最為繁忙或身兼多種角色,如職業婦女。

自律神經好比「狗仔隊」

自律神經失調和「壓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自律神經系統從腦神經出發,向下延伸到全身臟器、組織與血管,面對內外環境的任何細微變化,可以很靈敏地調整身體狀態。交感神經負責提高心跳、呼吸、代謝率,讓血管收縮,類似「踩油門」的作用,讓身體可以運轉;副交感神經則是「踩煞車」的作用,降低心跳、呼吸、代謝率,讓血管放鬆等。如果這兩套神經系統運作過度、不足或失衡了,就產生種種「亞健康」症狀。

「身體,會洩漏心裡的祕密」,張立人說,自律神經就像隨時在你旁邊的「狗仔隊」!自律神經系統是重要的心身介面(Mind-body Interface),壓力透過自律神經,「翻譯」成身體的反應與症狀;反之,身體呈現症狀,也透露了心裡的祕密。因此,自律神經功能,是相當具有價值的身心指標。

中醫學的聖經《皇帝內經》說:「大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意思是教你:沒病就先保養,是最好的醫生;針對「亞健康」狀態才開始治療,是優良的醫生;已經病了才開始治療,是不及格的醫生。顯然,傳統西醫「預防醫學」的觀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針對自律神經功能進行詳細檢測,實為預防醫學的利器。

張立人醫師於新書《在工作中自我療癒》(商周出版)中建議,先填寫「自律神經功能問卷」,了解身體八大系統症狀(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腸胃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皮膚肌肉系統、精神系統),再接受專業自律神經(心律變異度)檢測,就能分析你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失調的型態與嚴重度。

吃這癢摸那痛怎麼辦

國人近兩年來,服用「安眠藥」與「胃藥」的驚人數量,堪稱另類「台灣奇蹟」。

張立人醫師提醒,失眠最常見的原因,正是自律神經失調;胃痛,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典型症狀。

上班族有自律神經失調而不自知,常常病急亂投醫,或者自行濫用藥物解決。

作家九把刀的父親柯毓彬藥師曾說:「我兒子十分忙碌,常有腹痛問題,我建議他趕快就診,結果醫師診斷出來是十二指腸潰瘍。」他呼籲國人胃痛時勿亂服用胃藥,應接受醫師評估治療。

自律神經功能與人體免疫系統關係緊密,長期自律神經失調會導致免疫功能變差,急性及慢性過敏症狀加劇,發炎反應失控,產生大量自由基而導致提早老化,更是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以及猝死的關鍵原因。

台股「股王」國碩及碩禾前董事長陳繼仁,去年五月發現生病後,休假療養,卻在不到半年時間內辭世,得年僅五十四歲。他英年早逝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陳董在最後一封信中寫道:「當我五月七日感到非常不舒服趕快去就醫之後,又陸續看完台北兩大最有名的醫院,醫生非常嚴厲地告訴我:『你生病了,你真的生病了』,『你一定要放下且安排好所有事情,好好治病』。我終於認真地理解了,十七年來我已過度操用了我的身體,未來我也必須要慢慢償還過去不當對待身體的債務,希望大家能注重身體保養,多一分保養,多一分健康!」

信中,陳董非常懊悔,很希望過去的自己能花更多時間在身體保養上。「年輕時,拿命換錢;中年後,拿錢換命。」生病,真的沒有徵兆嗎?讓我們從保養自律神經健康,改善「亞健康」狀態開始!

改善自律神經健康的方法

處方1 基礎保健法

腹式呼吸+飲食運動法

即日起,請刻意放慢步調、學習運用「腹式呼吸法」(請參照Youtube線上教學影片「張立人醫生腹式呼吸法指導語」)。

飲食療法:平時多攝取深海魚肉、白肉(如雞胸肉)、五穀雜糧及綠色蔬菜,少吃垃圾(熱量)食物,是維護自律神經健康的第一課。

運動療法:有氧運動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經活性,減少過度的交感神經活動,並增加整體自律神經功能,達到「抗衰老」效果。建議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每分鐘心跳超過一百三十下。若為輕度運動,也就是一般步行,建議為每天至少六十分鐘。運動除了有益自律神經健康,還能改善情緒、提升免疫力,甚至達到抗癌成效。

處方2 進階治療法

迴避食物及環境過敏原

臨床發現,自律神經失調者往往有過敏體質,只是自己不知道。過敏導致身體長期過度發炎,此與自律神經失調,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分成急性與慢性兩種。

大家所熟知的「急性過敏」,是在接觸到食物過敏原,或者塵螨、霾害、化學物質時,就馬上發作,免疫球蛋白IgE過度活化,產生腹痛、腹瀉、噁心、皮膚搔癢、皮膚疹、呼吸困難、鼻塞、頭暈、腫脹(嘴唇、臉、眼皮、喉嚨和舌頭),甚至休克。

另一種是「慢性食物過敏」,食入二十四至七十二小時之後,免疫球蛋白IgG過度活化,產生腸胃不適、頭痛、暈眩、常感冒、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疲勞、失眠、憂鬱、焦慮、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當事者可能搞不清楚身體不舒服是怎麼回事,找不到原因,乾脆歸咎於壓力。

研究顯示,九五%的民眾都有這種「慢性食物過敏」現象,每天「病從口入」而不自覺。其實,在血清中,IgG濃度是IgE濃度的二十七萬倍,慢性食物過敏引發了可觀的「免疫風暴」。當食物過敏原進入腸道,先是破壞腸道黏膜,產生「腸漏症候群」;接著,食物過敏原由細胞間隙直接進入血液,產生大量發炎因子與抗體,導致過度發炎狀態,隨血流到身體不同器官,產生各器官的症狀。許多證據顯示,慢性發炎實是各種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精神疾病…的溫床。

你可能到過醫院進行過敏原檢測,醫生告訴你:「恭喜,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或者,你根據報告迴避了過敏項目,卻依然深受各種症狀困擾。原因出在:一般只檢驗了二、三十種常見IgE急性過敏原,並未評估IgG慢性食物過敏原。

張立人醫師強調,目前透過頂尖生物晶片技術,已可針對多達一百二十三種常見食物及環境過敏原,進行完整急慢性過敏檢測,產生二百二十四項檢驗結果,相當推薦,以做為一生飲食指南;只要在飲食與環境選擇上「趨吉避凶」,根本不需要吃藥,就能幫上班族改善各種急慢性過敏!

fqlcptei 發表於 2020-2-12 19:02:49

#在這感謝分享裡快速回復#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工作中自療改善亞健康

一粒米 | 中興米 | 論壇美工 | 設計 抗ddos | 天堂私服 | ddos | ddos | 防ddos | 防禦ddos | 防ddos主機 | 天堂美工 | 設計 防ddos主機 | 抗ddos主機 | 抗ddos | 抗ddos主機 | 抗攻擊論壇 | 天堂自動贊助 | 免費論壇 | 天堂私服 | 天堂123 | 台南清潔 | 天堂 | 天堂私服 | 免費論壇申請 | 抗ddos | 虛擬主機 | 實體主機 | vps | 網域註冊 | 抗攻擊遊戲主機 | dd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