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歲月台灣系列(7)山鄉歲月
儘管台灣是一座島嶼,但山地卻占了島上面積的三分之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貫穿南北的中央山脈,其餘支脈延伸到東西兩側。這意味著,住在台灣任何一個地方,走沒多遠就可以走到山腳下,有時在市區中央位置就有山坡,像高雄市的壽山,可以眺望鬧區和港灣。簡言之,有關山岳的種種占據了人們生活體驗相當大的比例,從小到大,常說「去爬山!」、「到山上去玩!」這種遊覽的經歷,包括了走進山林裡,湍急的溪水由高處沖下,水邊布滿了白石頭;再往上走,則是高聳的冷杉林,環繞山頂的雲海,冷冽清新的空氣蓋不住遊山的熱情與興奮。山裡也有許多寺廟和大佛的石像,周邊為美麗的園區,遊山順便也可上香祈福。
因此,從南到北,像是太平山、陽明山、大雪山、玉山、合歡山、阿里山、大霸尖山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山岳,伴隨著許多人快樂地遊玩,不管是跟父母、同學、男女朋友,或是帶著自己的兒女,總是能盡情享受山岳所帶來的無窮快樂。
住在台灣的薛培德牧師自然也有同樣的經歷,他留下了美麗山峰以及山居生活的諸多影像。首先,他自己就住在陽明山上,足跡自然步入了周邊大屯山山麓,小油坑岩石上噴出的硫磺蒸氣、高大的芒草,都是今天台北人所熟悉的景觀,在薛牧師半世紀前照片上看到,格外親切。
此外,中部橫貫公路通車的當年,薛培德與救濟會一行同仁,就有幸造訪;他們幾乎是第一批自己開車上中橫的民間訪客,不是為了賑濟,而是為了勘查了解。
薛牧師捕捉了中橫沿線美麗的風光,他在照片裡藏著與所有人一樣的驚歎聲:「台灣的山實在太美了!」美到難以言傳,只能由當事人自己前來體驗。
在薛牧師登山的時候,南投山區的原住民部落尚未發展出現代的觀光事業,今日視為國寶的紋面婦女,當時四處可見。婦女們友善的笑顏中有幾許愁容,艱苦的物質生活仍是無可逃避的現實問題。她們仍穿戴著傳統的服飾、頭巾、藤簍、綁腿、銅鈴等,堅守著固有的美感;至於男人們,則與過去一樣,拿著武器外出狩獵,展現與大自然拚搏的勇武,同時也維持家人的生計。
薛牧師在中橫看見了原住民部落中的泰雅族和布農族人,在花蓮、台東山區則是看見了阿美族人,他們豐富多彩的服飾與傳統的狩獵生活,都深深地吸引了他的目光。
薛培德牧師對生活型態的關注,也及於其他山區的漢人村落。他拍攝了客家婦女採茶活動,也全程跟隨著山裡一列出殯的隊伍,做了生動的影像記錄。就跟大海邊的種種場景一樣,薛牧師所紀錄的台灣的山鄉景色,注入了許多人文的情感,呈現了永恆歲月的力量。那些山樹、樹影、人影實際上都早已化成了台灣的心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