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預防&患者的生活調養
文/王蒼恩(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圖/如何出版
各種肝臟疾病都可能導致肝硬化,通常由慢性發炎開始,直到肝臟失去正常的結構,最常見的情況是經由慢性肝細胞發炎或膽汁淤積所產生。
迄今為止的臨床報告都顯示,已進行到相當程度的肝硬化是不可逆的。伴隨肝硬化出現的種種併發症,更導致壽命顯著縮短。唯一的根除性治療選擇,就只有肝臟移植了。不過,就算台灣的肝臟移植技術純熟,但肝臟來源不易。因此,了解肝硬化原因及早預防,並且對於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才是降低肝硬化發生率的最佳方法。
肝硬化的主因
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是國人罹患肝硬化的主因,約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因這種肝炎病毒所造成,其中有一成的慢性B型肝炎病人,與超過兩成以上的C型肝炎病人會發生肝硬化。其他常見的病因還包括:酒精性肝病、藥物、工業毒物中毒、新陳代謝相關疾病(如銅沉積的威爾遜氏病)、鐵沉積血色病、自體免疫肝炎,以及長期膽汁滯留等。
根據報告,因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俗稱的「肝包油」即脂肪肝,有可能成為未來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它的專業用詞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接受身體檢查的成人當中,約有兩成的人會發現到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尤以中年、中產階級的比例居多,其中一小部分的人有嚴重的脂肪病變,可能會進展到纖維化、硬化的階段。
其他還有膽道性肝硬化,這是因為肝內膽管通道受阻淤積,造成肝細胞破壞而產生肝硬化,而今這類疾病在台灣已隨著環境與衛生條件的改善逐漸消失中。
肝硬化的預防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近年的統計,肝硬化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列。實際上,預防肝硬化的發生,仍在於針對各種病因採取適當的篩檢,藉由早期診斷肝硬化高風險病人,採取適當、有效的治療對策,才能有效降低發生率。
臨床上判斷是否有肝硬化,可先經由非侵入性的抽血檢驗,以及腹部超音波掃描來知道肝臟的狀態。對於已知疾病的人,例如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帶原者,則積極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此外,減少酒類攝取,控制體重、糖尿病及高血脂症,都能有效減少肝硬化發生率。
護肝、保肝的最佳措施,就是修正生活習慣,特別是老菸槍和愛飲族更要注意。話說小酌怡情、大飲傷身,下肚的酒精有九成以上都經由肝細胞代謝,當飲用量多且時間夠久則一定傷肝,所以有飲酒習慣的人絕不可輕忽。
(摘自《肝硬化全書》,如何出版)
感謝大大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