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的日常保健
自律神經出現輕度失調的人,通常是因為長期的壓力累積,而有容易感到生氣或煩憂等現象。輕度的自律神經失調,基本上不需要看醫生吃藥,只要調整生活方式,讓副交感神經可以發揮作用,一般來說就能獲得不錯的效果。重要的原則是,隨時覺察自己的能力極限,並且適時紓解積累的壓力。處方1
保持正向思維
當我們快樂的時候,腦部的下視丘會分泌有利於副交感神經的化學分子。除了快樂感,像是幸福、安全、期待等心理狀態,也都會提高這些分子的分泌。快樂感可分為享樂主義和愉悅狀態,這兩種快樂感都能提高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因此不管是短暫的開心,或是打從內心的幸福感,都能改善自律神經的失衡狀態。找個時間去旅行、外出和朋友聊天相聚、或者安排一個家庭活動、自己去看一場電影等等,只要能夠增加快樂感,對於副交感神經的運作,都是一件好事。
另外,正向思維也擁有同樣的功效。透過正向思維,可以增加抗壓性,提升工作效率,進而肯定自己。這種反覆自我催眠的結果,也可以幫助調節交感神經不過度亢奮,有益於自律神經的平衡。
處方2
優質的休息
在自律神經的平衡尚未崩解之前,任何休息,不論長短,都有益於舒緩交感神經的緊繃。因此,當身體感到疲累,就要趕快找機會休息,不要硬撐下去。
不過,對於自律神經而言,最好的休息是有規律、順應生理節奏的休息,特別是「正常」的睡眠時間,所以最好養成在晚上十一點前就寢的習慣。
處方3
練習腹式呼吸與大笑
透過按摩橫膈膜和內臟,可以有效幫助副交感神經運作,有益自律神經的健康。方法很簡單,只要常常進行腹式呼吸與大笑,便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除了腹式呼吸與大笑外,一般的輕度有氧運動也能讓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例如甩手功、毛巾操、外丹功、太極拳、氣功、吐納等,這些都是規律且重複的簡單動作,做起來都不困難,每天若能進行三十分鐘以上,對於全身健康都有益處。
感謝大大的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