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健康三部曲 補鈣養心,更年期安啦!
更年期婦女一旦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不要誤以為是正常反應,要注意可能是心血管疾病上身。國泰健康管理中心院長李宗諭表示,更年期婦女因為荷爾蒙減少,加上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比例高,以及睡眠不足等問題,很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他建議先從「護心」飲食著手,做好養生保健,同時要注意定期心血管相關疾病檢查。根據國泰健康管理中心統計兩萬七千件健檢資料,發現有高達三成六的女性受檢者在心臟血管檢查結果有異常表現,其中在血液分析異常方面,年齡超過四十六歲女性,相較於未滿四十六歲女性,異常機率上升至五成七。在運動心電圖的統計資料上顯示,年齡超過四十六歲女性相較於未滿四十六歲女性,異常機率上升至二成五,顯示更年期女性,確實飽受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家醫科醫師李宗諭建議,年輕女性每年需進行一次全身健康檢查,而更年期的婦女除了進行全身健康檢查外,更需加強心血管檢查,常見的心血管檢測項目包括血液、運動心電圖、動脈硬化儀、心臟及頸動脈超音波等。
施以全人醫療照護
國泰醫院汐止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梁宏碩表示,女性更年期的定義,是從有熱潮紅、盜汗、心悸等症狀開始出現,到沒有月經來潮達一年這段期間,稱之為「更年期」,統計起來為期約三到八年,而停經的年齡平均約為五十歲。
他說,如果純粹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停經是卵巢老化確定無法再行生殖作用的分界點;但是在此之前,卵巢的老化其實已經在進行中,只不過生殖功能會比身體其他的功能老化得更明顯。這時期有些婦女的更年期症狀會像是精神疾病;也可能像是心血管疾病或是骨關節的毛病。由此可知,更年期婦女的健康照護,已經不再像幾十年來傳統的想法,僅屬於婦產科醫師的事。
更年期的種種精神上、身體上的不適,不但會讓生活品質低落,實質上還會影響身體的健康,譬如熱潮紅、盜汗、失眠、因無法充分休息而身體疲累、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中老年慢性病的惡化、易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引發的行動不便、身體痠痛及因痠痛常用止痛藥而引發副作用。
如果從單一科的角度看更年期患者,常常會「見樹不見林」。婦產科醫師常常會想到荷爾蒙不足的問題,骨科或是神經科醫師又常常會想到骨關節的問題; 身心科醫師會想到「憂鬱症」,心悸加失眠時可能會想到甲狀腺的問題。如果醫師只從單一角度看,真的會有問題。更年期病患,需要「全人醫療照護」模式。
梁宏碩醫師說,二、三十年前,更年期不但是一個嘲笑熟齡婦女的名詞,更是江湖郎中恐嚇婦女的一個名詞。但近年來因為資訊的迅速流通,加上社會文明的進步,對更年期婦女健康的照護,已經慢慢喚起社會國家的重視。比如衛福部與國民健康署,已將更年期婦女的健康列為工作重點。
均衡飲食為前提
國泰健康管理中心營養師王盈堤指出,約八成女性受到女性荷爾蒙分泌量逐漸減少的影響,在停經前後會出現「更年期症候群」,表現出熱潮紅、心悸、失眠、焦躁易怒、頻尿、骨質疏鬆、腰痠背痛、尿失禁等症狀。為緩解不適,許多女性選擇補充大豆異黃酮等雌性激素。
其實,維持身體健康不能只靠單一營養素,建議從天然食材中攝取均衡營養。她強調,更年期婦女應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適度補充鈣質、鎂、維生素B群、黃豆製品、維生素C和E,同時配合運動紓解壓力和促進骨質健康,才能有效預防和改善更年期症狀。
她也建議自製補鈣養「心」餐,強調兩大特色:三低一高與四少一多;分別是: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四少一多則指少油炸、少肥肉、少油脂、少熱量、多蔬菜。女性平常可多食用番茄、奇異果或黑木耳等食物。番茄有豐富的茄紅素,對於改善血脂肪的組成有輔助效果,並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因此對於心血管疾病有保健效果。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