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健康的晴雨表
中醫始終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來避免疾病發生,所借重的是身體訊息的變化。所謂「內有故,必形之於外」,就是指當體內已出現變異,身體外在也必定有一些變化可供參考。例如,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吃得過鹹,絕對不能等到身體出現高血壓或腎病變才吃藥控制。當發現皮膚愈來愈乾燥如枯葉,手掌心掌紋乾如刀切,就要檢視吃的東西是不是過鹹了。
施丞修發現,現在皮膚乾燥的年輕人不少;隨著火鍋店的蓬勃發展,一年四季都可邀集三、五好友一同到火鍋店聚餐。吃火鍋常沾沙茶醬或醬油,為了口感與刺激味蕾,重鹹就難以避免。
「因此,不少年輕美眉,不管再怎麼使用乳液、面霜保養,臉皮就是不夠透亮Q彈,卸妝之後看起來馬上老十歲,就是因為長期飲食重甜、重鹹、重辛辣等重口味所致。」
施丞修說,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擁有人體較大的表面積。由於廣泛覆蓋的面積,加上暴露於外,要保持嬰兒般的肌膚原本就不易,如果沒有想辦法維持住身體基礎運作與代謝,那麼它就會像身體健康的晴雨表,顯現身體的營養和水資源的運用情況。
讀懂皮膚透露的訊息
施丞修篤信中醫可以根治所有疾病,包括重大疾病的癌症,也深信「病,應該愈治愈好」、「藥,應該愈吃愈少」,當醫生的最終目的,應是幫助病人以最自然的方式恢復健康,而不是靠無法停止的藥物或侵入性手術,勉強維持已病的身體狀態。
施醫師表示,一旦搞懂髮、膚、口、唇所傳達的健康警訊,即能預知「未病」,也能治療「已病」。「病存於體內,症現於皮膚」,讀懂皮膚透露的健康訊息,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改善,治療體內的失調,皮膚病自然就會痊癒。
「只要治好真正導致病因的臟腑根源,就會解決皮膚問題。」擅長醫治皮膚疾病的施丞修認為「皮膚病不是皮膚病」,因為皮膚不好只是「表徵」,真正的原因,其實都是由內在臟腑的失調所引起。尤其是女性,舉凡婦科疾病以及荷爾蒙失調等問題,都可能使皮膚粗糙,暗沉有斑,顯得蒼老。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