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美味】 炊粿蒸糕
炊粿蒸糕是過年的重頭戲,也是吃力的工作,母親今年八十了,我告訴她:「年糕外買就好,不要自己做,太辛苦了。」母親回答:「沒有炊粿蒸糕,怎麼像過年?」想想,可不是嗎?少了鑊氣騰騰的蒸籠,少了如仙龍般的水煙縹緲,年味就淡了。
翻開記憶的扉冊,過年的氛圍就是從炊粿蒸糕掀開序幕。舊曆十二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母親即著手蒸年糕。蒸年糕攸關未來一年穀物的收成,也可能造成婆媳關係緊張,怎麼說呢?
務農時代,老百姓都相信年糕蒸得好、蒸得漂亮,來年就會豐收;如果蒸出來的年糕沒有熟透或不夠勻稱,即意味收成會不好;再者,蒸年糕是媳婦的責任,若不能圓滿完成任務,媳婦歉疚、婆婆生氣,自然家裡的氣氛就不對了,瞧!蒸年糕不是「大事」嗎?
記憶中,母親在蒸年糕時,爐灶上總是放著一小搓的米、鹽或抹草,相傳此三物皆有驅邪、去煞的功效,有這三物「鎮寶」,保證年糕可以完整又光亮。
接著是發糕(粄)登場了,蒸出來的發糕,要「發」成像一朵盛開的花,這代表新的一年運勢好,所以當母親將做發糕的米漿放在鋁盆裡等待它發酵時,總會合掌喃喃自語,祈求的就是要蒸出非常「發」的發糕。
冬天蘿蔔盛產,蘿蔔又是好采頭,婆婆媽媽們紛紛刷蘿蔔絲,風風火火的蒸蘿蔔糕。蘿蔔糕易消化,能當主食,所以,一籠又一籠的蘿蔔糕於過年期間總是熱情上演。
炊粿蒸糕的確煞費周章,不過,看到米漿在碩大的鐵鍋裡舞動,看到為此事而忙碌的身影,我得承認:這樣才像過年。 謝謝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