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年】漫談春聯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愛貼春聯,迎春納福,增加歡樂氣氛。
清代《燕京宋時記》載:「春聯,即古之桃符,始於漢魏,盛於明清。立春以後,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筆潤。」
春聯是上下兩聯,字句相等語帶吉祥,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反,平仄和諧入律,含義高雅,對仗工整的對聯。一般文人雅士,常苦思冥想絞盡腦汁,創作佳品,希望引人注目。
歷代皇帝,也有喜歡春聯的。據說,明朝皇帝朱元璋,曾替一家閹豬戶,寫過一幅:「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不但符合主人職業身分,對仗工整,內容高雅不俗。
清朝皇帝乾隆,過年下江南,在江蘇到了一個名叫通州的地方,想起河北也有一個叫通州的小鎮。就出了一幅春聯的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命人對答下聯,當時很多隨扈人員都答不出來。一個駕車侍衛,看到街頭兩間當鋪,靈機一動,想出:「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為下聯作答。當場獲得乾隆讚賞,連升三級。
自此以後,上行下效,翰林學士、商賈庶人均極盡巧思,創作新穎春聯,以炫耀才華。也有人摘取前人詩句,寫成春聯,如時下常見,人皆熟讀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就是宋代詩人王安石所寫的〈元日〉詩句。因此,清代詩人吳孟舉,曾有一詩譏諷此事:「兔園本子漸無奇,不用冬烘費考思。除卻宜春方勝樣,家家傳寫盛唐詩。」
進入工業社會時代,現在已經很少人手寫春聯。所有春聯都是機器印刷的,內容年年一樣,千篇一律,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五湖寄跡陶公業,四海交流晏子風」的常見用語,了無新意。很難再看到,有人用毛筆自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在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無家處處家」,那些抒懷述志、妙趣橫生的春聯了。
我們鄉下,有一老翁,膝下無子,生有十女,均遠嫁異鄉。女稱「千金」,婿為「半子」,他一人在家無人奉養,三餐不繼,過年時無以為炊,乃自書一幅春聯貼於門首,上聯為:「家有萬金無米煮」,下聯為:「門前五子絕香燈」,橫批是:「掃地出門」。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