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嗯嗯了嗎?
有人認為便祕只是大便乾燥一些,排便困難一點,不算什麼大病。其實研究早http://www.merit-times.com/Upfiles/newsphoto/101/9m/76396025.gif已指出,腸臟的重要性相等於第二個大腦,提供全身三分之二的免疫細胞,甚至是製造維生素的工廠,因此便祕對人體的危害極大,會造成腸癌及引發子宮癌,若是便祕患者有特殊疾病或心肌梗塞,排便時需要閉氣用力擠出,可能會導致突然死亡。便祕的臨床表現,一般是大便次數減少,經常兩三日甚至更久才大便一次,或者大便次數不減,但糞便乾燥堅硬,糞便排出困難。少數患者,時有便意,糞便不太乾硬,但排不乾淨或臨廁時要閉氣用力,無法自然順利排出。患者日久可見腹脹腹痛,頭暈頭脹,食欲減退,睡眠不安,引起痔瘡、脫肛或肛裂,經常痔瘡出血者可導致貧血。
當人進食,食物被小腸吸收後, 殘渣會被擠到大腸內準備排出體外,因此在進食後一~三小時(視乎吃素或吃肉)後應該會排便一次,若一天吃三餐,就應該有三次排便才符合常理及衛生。建議一天最少也要有二次大便排出,第一次在清晨,另一次在睡前,養成習慣,自然會定時排出宿便。
長期便祕的危機
由於便祕患者體內毒素太多,容易出現口臭、暗瘡、皮膚敏感或發癢、脾氣暴躁、睡不安寧、痔瘡、經期異常、卵巢瘤、子宮肌瘤、腸癌等。
為什麼便祕者容易出現經期異常及子宮肌瘤呢?如果你的鄰居是一位垃圾收集狂,每天撿垃圾回家,環境臭氣沖天,滋養老鼠、蟑螂及細菌,最先受污染的一定是左鄰右舍,以此聯想人體的腸道被宿便堆滿時,毒素就順理成章的蔓延至子宮及卵巢,所以女生就可能會出現經期異常或疼痛、子宮或卵巢腫瘤等症狀,而男生大多以工作優先,且經常處於緊張及壓力狀態下,容易養成憋大便的習慣,增加下腹腔膀胱及攝護腺的壓力,形成肛門肌肉功能失常,容易造成痔瘡及便祕問題。
醫學認為引起便祕的成因很多,包括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不良的飲食與排便習慣、使用瀉藥不當、慢性肺氣腫、胃下垂、慢性心衰竭、肥胖症、腫瘤、巨結腸、慢性結腸炎、腹水、腹膜炎、腦炎、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高鈣血症、硬皮病、鉛中毒、腸套疊、結石症、肛門括約肌痙攣等。
改善便祕的方法
˙通經活絡
便祕患者(尤其是氣虛型),建議每晚用熱水(身體能接受最熱而不灼傷的溫度)加一茶匙「海鹽」泡腳十五分鐘,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並有提氣的作用。經絡阻塞嚴重的人,需要多泡幾天才能讓全身自然出汗。
最初泡腳幾天,可能只覺得足部灼熱微紅,多泡幾天之後,小腿、大腿、下背部會相繼出汗;然後上背部、後頸、頭頂、前額,前胸、前腹均會出汗,說明全身經絡基本上已暢通,漸入佳境。腎氣嚴重不足的人,一雙腳雖然泡在大熱水中,可能會出現小腿熱,但是腳底板冰涼的奇怪現象,只要持續浸泡七天或更長時間,體質及便祕就能獲得改善。
˙晨起先喝兩杯溫水
每天清晨起床,第一時間先喝兩杯室溫水(不冷不熱,最好是過濾水)共四○○西西。請注意,是在「刷牙前,一口一口慢飲二杯室溫水」。
當人醒來時,腸道仍未開始活動,喝水時腦部會馬上發出訊號,通知腸道開始蠕動,此時會產生便意,應即時上廁所解決,早晨第一桶「金」就此產生。要特別注意,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必須先漱口才開始飲水。
人體在睡眠狀態下,身體會微微發汗,而醒來若是沒有立即補充水分,細胞就會缺水,便會在體內尋找水源,而腸道內的宿便含有一點水分,雖然帶有毒素,但為了應急也得提一點出來應用,另外一旦腸道的水分被抽離後,宿便會變得更乾硬,含有毒素的水會進入血液及細胞,可能會引起一些慢性病。
˙多吃有助排便的食物
解除便祕必須由飲食入手,了解各種食材的飲食禁忌,就能輕易解決問題。患者應以素食為主,因為肉類較難消化且纖維素少,在腸道腐敗後會產生惡臭及毒素,使便祕情況進一步惡化。
便祕患者宜進食粗纖維的蔬菜及水果(如菠菜、地瓜葉、蒟蒻、木瓜、柳丁、橘子等),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胃蠕動,並增加蔬菜及水果的數量,生食比熟食佳,或以糙米及五穀作為主食,飲食中宜多吃潤腸通便的食物(如白木耳、蜂蜜、香蕉、海帶、秋葵等)。
摘自《養生要植根.治病要除根》
原水文化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