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分20秒1人罹癌 大腸癌連14年癌王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20114/C20220113214136752.jpg2019年國人10大癌症【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昨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9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2018年增加5123人;癌症時鐘也快轉許多,平均每4分20秒就有1人確診罹癌,比前1年加快11秒;大腸癌已連續14年,蟬聯10大癌症之首。國健署表示,時鐘快轉原因,與不健康生活型態、高齡化有關。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其中10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與2018年順序完全相同,大腸癌已連續14年,蟬聯10大癌症之首。如依性別排序,男性肝癌與口腔癌互換,女性肝癌和子宮體癌互換。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攸關肥胖
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4109人,2019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5.4人,較2018年增加4.1人;10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2018年相較,肝癌與口腔癌序位互換。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7145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7人,比2018年增加8人。10大癌症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與2018年相較,肝癌和子宮體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2018年相同。
2019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比2018年多1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口腔癌為58歲、子宮頸癌為57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為56歲、甲狀腺癌為50歲。與2018年相比,除口腔癌、肝癌、食道癌、胃癌及子宮體癌多1歲,子宮頸癌早1歲,其餘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8年相同。
公費4癌篩檢人數 下降15%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癌症時鐘快轉原因,與不健康生活型態,尤其是肥胖有關;過去研究發現,「肥胖者」罹癌風險,會比一般人高3至4倍,另一部分則與「高齡化」有關。呼籲民眾,應多多使用癌症相關的4癌篩檢。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嚴重衝擊民眾就醫及癌症篩檢。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公費4癌篩檢人數,2021年相較2020年疫情第一年,下降近1成5,而2021年相較2019年疫情尚未發生時,下降了2成3,其中尤以「乳癌篩檢」人數下降最多。
賈淑麗表示,4癌篩檢中,表現最好是子宮頸癌,其次是口腔癌跟大腸癌,乳癌篩檢人數減少最多。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分析,乳癌篩檢須至醫院,需更衣進行乳房攝影,要停留約十分鐘,及疫情期間乳房攝影車暫停服務等原因有關。
賈淑麗說,國健署今年將規畫癌症篩檢地圖,讓民眾可就近取得篩檢服務,減少不必要跨區,請醫療院所規畫「快速通道」。同時,也將致力提升陽性追蹤率;因肺癌曾蟬聯12年國人10大死因之首,國健署將與國內四大醫學會攜手,制定肺癌篩檢試辦計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