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捐款與募款的正道
高雄市政府改造壽山動物園,腦筋動到國、民營事業,五億元的經費,市府僅自籌十分之一,其餘全由台電、中油、中鋼等國營事業與十三家民營企業捐款支應。地方政府固應努力開源,但台電、中油等都是全國性國營事業,營業收入來自全國各地納稅人,如此大手筆獨厚單一地方政府的捐款,資源分配失衡,將引發不良的地方資源爭奪戰。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二○一八年競選時抨擊,高雄市政府多年由民進黨主政,負債竟高達三千億元,但高雄還是「又老又窮」,讓高雄市民心有戚戚。陳其邁補選出任高雄市長後,努力開源控制負債,最近市府不用舉債方式整建動物園、興建小港運動中心,都向國民營事業募款,就是顯例。
政府籌措公共建設財源有很多種方式,高市府選擇了最簡單的直接要求在地企業捐款、贊助比例又高達總經費九成,引起是否「不樂之捐」的質疑。其中,台電、中油捐款八千萬元,中鋼捐六千萬元,幾乎是近年國營事業對單一項目捐款的最大手筆,最令社會議論;興富發、聯上等建設公司,以及高雄起家的漢神百貨、漢來美食等十三家民營企業,合計也捐助二億餘元。明年中動工的小港運動中心,據傳台電、中油也要各補助一點二億元,高市府完全不必出資。
台電、中油等雖屬全國性的國營事業,但其在高雄有發電廠、煉油廠,長期以來都有提撥「敦親睦鄰」回饋金;贊助地方動物園整建原本無可厚非,但問題出在單一國營事業出資金額過大,每一家都捐助六千萬或八千萬元、甚至一點二億元不等,資源配置過度集中在高市政府,勢必對其他地區造成資源排擠效應。
例如,高雄市有三座發電廠,但台中市有五座發電廠;中油在高雄有煉油廠,但同樣在台中港也有天然氣接收站。高雄市光是整建動物園就能要到台電、中油各八千萬元的單一用途捐款,但台中市可能要得到這麼多嗎?很明顯的情勢擺在眼前:只因市長的政黨屬性不同,國營事業的「敦親睦鄰」捐款額度就大小眼。
台電、中油都是全國性的國營事業,每一分錢都是民脂民膏,捐款用途、捐款上限既沒有制度化,執政黨又已完全執政缺乏監督,如此赤裸裸對執政黨籍主政的單一地方政府大撒幣,顯然資源分配比例過當。
地方政府搶錢,國營事業永遠都首當其衝。早在二○○六年,陳菊首次當選高雄市長,就已施壓要中油將總公司從台北遷到高雄,以便留住中油每年上繳地方的營業稅,後來二○一六年中油終於將總公司登記地址遷到高雄,但因中油是全國性事業,實質總部迄今仍留在台北。二○一一年,高雄市府又拋出擬對企業開徵「類似碳稅」的「氣候變遷調適基金」,但遭財政部拒絕,認為單一地方政府不宜對經營區域跨越全國的公用事業課徵地方稅捐,以免其他地方政府仿而效尤,也對同一國營事業課稅,造成天下大亂。
如今高雄市府整建動物園也向國營企業「樂捐」,台中市長盧秀燕、新北市長侯友宜已紛紛表示要向台電、中油等爭取更多補助,桃園也絕不可能罷休。未來地方政府對公民營企業的「資源要脅」將更白熱化,大戰勢必一觸即發。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