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烏克蘭與台灣
烏克蘭局勢日益緊張,俄羅斯總統普亭公開表明,一旦發現烏克蘭或其西方盟國準備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代理人」發動攻擊,俄方就會出手干預。北約和美國立刻有所回應,計畫明年初與俄國對話。俄、烏關係緊張,既是地緣政治矛盾下的產物,也和複雜的歷史與敏感的政權轉換有關。歷史上俄、烏人民是同一個民族,都視九世紀崛起的基輔羅斯為共同的祖先。幾百年來俄、烏大都由同一個政權統治,直到前蘇聯時期才以烏克蘭共和國名義加入聯合國。一九九一年底蘇聯解體,開啟俄、烏雙方長達三十年的恩怨情仇。
烏克蘭獨立後,逐漸從獨裁政體轉型為民主國家,同時也在俄羅斯與歐洲和西方之間搖擺,無論外交軍事或文化認同定位,都在親俄與親西方之間掙扎。但隨著北約東擴腳步加快,一九九九年捷克、波蘭和匈牙利先後加入北約,刺激烏克蘭轉向西方。
二○一三年烏國爆發顏色革命,幾十萬青年走上街頭,導致親俄政權被推翻,引發克里姆林宮極度不安與不滿。矢志恢復昔日榮光的俄羅斯總統普亭,隔年就出手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並培植親俄勢力割據烏境東邊的兩個州,與烏政府的戰鬥持續至今。
但二○一四年的克里米亞危機,反使烏克蘭更堅決要脫離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大量西方先進武器也開始部署在烏克蘭境內,猶如將烏克蘭變成北約的「不沉航空母艦」,令俄國愈來愈不能容忍北約與烏克蘭關係的深化。
這次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集結超過十萬大軍,普亭的盤算的是要求北約承諾不再東擴,尤其不可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他在年終記者會指出:「北約在一九九○年簽署協議,承諾不會向東擴展到整個歐洲,但從那以後北約進行了五次擴張,愚弄了俄羅斯。」這次他要畫下紅線,不讓西方踩入俄國的勢力範圍。
普亭精準拿捏時機,看上美國倉皇撤出阿富汗後,拜登總統聲望下挫之際,透過開戰威脅,把美國介入烏克蘭的成本大幅提高,想讓拜登放棄支持烏克蘭。為了進一步牽制拜登,普亭近日又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線上峰會,透過強化與中國的夥伴關係,抗衡來自北約與美國的壓力。
普亭近來多次談到台海問題,被認為是別有用心的舉動。由於中俄兩國同時與西方交惡,烏克蘭問題是美俄的衝突點,台海問題則是美中的導火線,近來國際上愈來愈多討論,把烏克蘭情勢和台海局勢相提並論,甚至認為不能排除中俄聯手,在烏克蘭和台海同步製造事端,讓美國無法兩頭兼顧。
儘管這種可能性不高,但烏克蘭緊張局勢確已形成美歐與中俄連動博奕的格局,其發展也勢必對兩岸關係產生影響。
地理因素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當北約來到俄國門口,俄羅斯要跟西方攤牌,剛巧烏克蘭位處雙方之間的夾縫,因此成為俄美對峙的衝突點。台灣的處境庶幾相近,儘管台、烏兩地相距八千公里遠,烏克蘭局勢的任何變化,台灣都必須睜大眼睛關注才行。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