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中關係重返戰略模糊
眾所矚目的習拜線上峰會進行三個多小時,從會後雙方公布的會議資料,台灣問題仍是頭號熱點。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會中指出,台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是因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並強調「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美國總統拜登則重申美國仍然致力於以《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的「一個中國政策」,同時強調美方堅決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作為。
至於拜登有沒有說出「不支持台獨」的話,從白宮提供的峰會摘要說明,拜登並沒有這樣說,但根據中共官媒新華社的報導則有。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新華社的報導用詞,白宮官員在媒體詢問時並未加以否認。
「不支持台獨」並非美國傳統的提法,而是中國大陸的用法。但歷任美國總統,確實也講過這樣的話,最早是柯林頓在上海提出「新三不」時,首先以此來表述,小布希總統則在批評陳水扁「麻煩製造者」時,也提過這個用法,後來川普曾在與習近平通話時,為促成開高峰會,也表達「不支持台獨」。
當美國憂心台灣的走向類如陳水扁說出的「一邊一國」,或為了爭取中方的合作時,就會順著北京的說法,講出「不支持台獨」的話。拜登這次到底有沒有講「不支持台獨」,關係到美國台海政策的走向,因此引起關注。
過去每次中美領導人會晤時,中方總是提出台灣問題,要求美方重申「一個中國政策」的保證,而美方也總會敷衍一下。但這次視訊會議不同,習近平挑明要美方「說清楚、講明白」,還畫下了紅線,就是要逼使美國在台海問題上回到「公親」的角色,不要變成「事主」。
公親和事主的差別在於,前者是第三方、協調者的角色,後者則是當事人。公親變事主,就是調和人變成當事者。川普後期台海政策走向戰略清晰化,從北京觀點就是公親變事主,因此不再信任美國在台海問題的主張。
據會後白宮資深官員對傳媒表示,兩位領導人在台灣問題上進行了大量討論,拜登還「相當直接地」指出北京的一些行為不利台海和平穩定。但對於拜登表示,為確保競爭不會轉向衝突,兩國需要建立起護欄,顯然雙方並未獲致共識。
即使拜登「真的」沒有在會中說出「不支持台獨」的話,從他一開始就說美國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這已改變川普時期的抗中路線,代表一段時間以來「川規拜隨」的對中政策正在調整。
拜登說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其實是回到了美國傳統「戰略模糊」政策,其中既有反對解放軍動武,也有反對台灣獨立的意思在,也改變了川普後期的對台「戰略清晰」路線。
拜登要重建美中關係,北京的要求就是你不要再當事主,看起來華盛頓是同意了。這不表示美國不重視台灣,但經過此次會議之後,美國對台政策會走回戰略模糊的老路,未來美台的互動將轉趨低調;川普後期的美台關係「最好時期」樣態,在表面上不會再出現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