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是食物 蕁麻疹4地雷須留意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內有超過五百萬人曾發生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其中久治難癒的「慢性蕁麻疹」,被多數民眾認為是因食物引起;但醫師指出,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絕大多數與食物無關,學會歸納三大症狀:金魚眼、香腸嘴、風疹塊,反覆發生超過六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應及早確定適切治療,才可穩定控制病情。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時,經常被告誡應避免哪些食物,仍無法解決皮膚奇癢難耐的困境,學會為幫助基層醫療同仁有效診治慢性蕁麻疹,於今年更新診治共識,分三大面向,診斷:症狀反覆發作持續超過六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患者;處置:藥物治療單純化,接軌國際指引建議;評估:治療成效納入患者自覺評估,有助治療最適化調整。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二十至二十五萬人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且患者多為三十至四十九歲女性,誘發疾病原因不明,但推測可能與女性體質和壓力大有關,且多屬「職場女強人」,平日兼顧工作與家庭,長期處在高壓生活環境中。
台大皮膚部醫師卓雍哲提醒,避免「食、衣、住、行」四大雷區,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等含香精、辣味食物;衣:換季衣物避免未清洗便直接穿;住:避免天冷長期緊閉門窗,導致屋內空氣不流通、粉塵堆積;行:出門應避免溫差或日光照射等因素,以免誘發蕁麻疹發作。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