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19-10-15 22:00:41

【春秋雜談】漫談賀年卡

要過年了,文具店都擺出五彩繽紛,各式各樣的賀年卡,招徠顧客。一般人都在過年時選購一張喜愛的賀年卡,遞寄給不能當面賀年的,表達賀年的祝福和摯愛。

賀年習俗,起源很早,秦漢時代,就有「賀年之禮」。賀年卡則在漢唐絹帛紙張問世後,才有用紅箋絲絹製成的賀年卡。現有文獻發現,最早的賀年卡,是北宋文學家,秦觀所寫的,其文曰:「觀,敬賀,子允學士尊兄。正旦。高郵秦觀手狀。」秦觀生於公元一○四九年,距今已一千多年,可見在千年之前,就有送賀年卡的俗例。

從前資訊不發達。在商場和官場中,平日雖常往還,但到了過年的時候,還是望門投刺,送上一張賀年卡,才不被認為有失禮數。不然,會被人說:「過年了,賀年卡都不送一張來」。

現在大家送賀年卡,都用郵寄。早年沒有郵差,除了親身投拜,大多是交由家中僮僕遞送,僮僕大多漫不經心,常錯誤百出,發生很多笑話。

宋周密《癸辛雜識》記載「吳四丈投遞賀年卡的趣事」:「余表舅吳四丈,性滑稽,適逢元日,欲投賀刺於,無僕可使,徘徊於門。恰奉沈家僕送其主人賀刺至,遂引其至堂,酒肉相歡。趁沈家僕滿足飯飽,乃將己欲投之賀刺置其懷中,沈僕並未知覺,抱刺一一投去,未覺有異。其所投皆吳四丈之刺也。鄉里傳為笑談。」

多數的僮僕奉命送遞賀年卡,都是送到門口呼叫一聲,丟下就走,所以當時的賀年帖,有個雅稱名叫「飛帖」,因為主人應聲開門,出來時,送賀帖的人已不知去向。故在雜劇中也有句台詞:「那送帖的人,跑得比兔子還快。」那個時代,很多人家,在過年時,在自家門口用紅布或紅幣做個袋子,掛在門口,上寫姓名,以接受這種「飛帖」。這種紅袋子,當時有個名稱叫「門薄」,又有叫「接福袋」,也有人叫「代僮」,就像現在大家門口的信箱。

賀年卡發展至今,已日趨實用化、趣味化、藝術化,講究的賀年卡簡直可以視為一件小小的精緻藝術品,內容包羅萬象,除了郵局發行簡易賀年明信片,也有人自己精心手繪,獨一無二的賀年卡。市面上賣的賀年卡,除了五彩繽紛美麗圖案,惹人喜愛之外,另外還有配有精密微型電子晶體的,隨手打開就可聽到悅耳的音樂和賀詞,讓人愛不釋手。

但是,由於資訊日益發達,在電子時代普遍流行的今天,大家都喜歡利用手機傳送個簡訊和影像,比使用賀年卡更方便,更實用多了。今後過年寄賀年卡的,一定會逐漸減少。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秋雜談】漫談賀年卡

一粒米 | 中興米 | 論壇美工 | 設計 抗ddos | 天堂私服 | ddos | ddos | 防ddos | 防禦ddos | 防ddos主機 | 天堂美工 | 設計 防ddos主機 | 抗ddos主機 | 抗ddos | 抗ddos主機 | 抗攻擊論壇 | 天堂自動贊助 | 免費論壇 | 天堂私服 | 天堂123 | 台南清潔 | 天堂 | 天堂私服 | 免費論壇申請 | 抗ddos | 虛擬主機 | 實體主機 | vps | 網域註冊 | 抗攻擊遊戲主機 | dd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