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動脈超音波 降低腦中風發生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56歲女性,無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容易導致動脈硬化的慢性疾病,但十多年前曾因鼻咽及深頸部腫瘤,接受過局部放射線治療。近來某日傍晚翻閱雜誌時,突然發現眼前一片暗濛不清,伴隨頭昏欲倒般的不適,當下無心悸或心跳不規律感,症狀也隨即恢復。由於症狀反覆發生,因此至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就診。醫師利用聽診器發現,病人雙側頸部動脈區有明顯雜音,因而懷疑是否為頸動脈狹窄,導致血管內血流通過有病變的血管,產生雜音。經安排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發現其頸部動脈內壁均勻增厚,造成血管內部管徑嚴重狹窄,血流阻力增加,且血流速度改變,造成輸送至雙側大腦的血液灌流不穩定,導致腦部發生「暫時性腦缺血」症狀。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葉珀秀表示,腦中風主要以腦血管阻塞型腦中風為主,約佔所有腦中風病人近七成。而腦部組織需要血液循環供應,輸送途徑主要仰賴重要的四條來自心臟的頸部動脈,包含雙側總頸動脈,又分為內頸動脈及外頸動脈,及雙側脊椎動脈。一旦輸送的動脈發生病變,如動脈硬化狹窄阻塞、發炎、動脈內壁剝裂,就會嚴重影響腦部的循環,進而引發腦中風。
葉珀秀說,輕微的血管阻塞,在不同部位會出現不同症狀,因此,如果要評估灌流腦部循環的情形,頸部動脈健康監測,顯得格外重要。她提醒,秋冬季節交替時,民眾更需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頭暈、想吐、四肢無力或麻木等神經症狀,或是腦中風高危險群者,可利用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提早偵測血管硬化,及早採取必要性積極治療,降低中風發生率。
Thank you 感謝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