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4招防肌少症 提升存活期
【本報台北訊】癌症病人因為需要進行高強度的治療,容易造成脂肪消耗、蛋白質流失、食欲減少等問題,研究發現,肌肉量下降也會影響到癌症病人的存活期。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張愛漂指出,肌少症是指肌肉質與量的減少,藉由四招營養補充及運動治療,提升肌肉的質與量,是癌症病人提升存活期的重要關鍵。一、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達每公斤體重一點二公克以上,例如五十公斤的長者,每天至少攝取六十公克的蛋白質,並搭配攝取促進肌肉合成的支鏈胺基酸如白胺酸,可以有效改善肌少症。
二、攝取足夠熱量:除了增加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外,每日攝取足夠的熱量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偏食的長者,容易造成熱量攝取不足或營養攝取不均衡,在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下,即使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維持肌肉量仍是沒有幫助。
三、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除了可以促進骨骼鈣質吸收之外,近來發現維生素D對維持肌肉功能及強度扮演重要角色。鼓勵每天日照十至十五分鐘可以活化體內維生素D來供身體使用。此外,建議長者每天攝取一點五杯乳品類,預防骨質疏鬆;並且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四、肌力訓練:良好的飲食加上肌力訓練,可以強化自身的肌肉量和肌肉力量,改善肌肉性能並減少骨質流失。建議長者養成每周至少運動三次的運動習慣,每次以三十分鐘為原則。虛弱的病人則可以選擇較低強度的運動,採少量多次的方式進行訓練,而後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