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促轉會作為與社會正義
台北市光復國小校園內的蔣公銅像在假日遭到「偷偷拆遷」,引起社會熱議。儘管校長和家長會都解釋,經過知會家長,沒有甚麼反對意見,而且是台北市教育局的交辦,情非得已。此事引發爭議的源頭當然是促轉會,從蔡總統上台成立促轉會以來,風波不斷,最大的爭議就是促轉會自詡為東廠,不是以促進正義為目的,而是以拆除蔣公銅像之類行事為目標。促轉會除了增加社會對立之外,一無所成。在二○一八年的縣市長選舉時,促轉會就直接參與政治運作,在會議上以東廠自居,直言要打擊新北市的國民黨籍候選人,這種公然違反行政中立的行為,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而主事者封建的思惟,也讓人大嘆在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時代,還有如此落伍、為主子賣命的想法。
促轉會原先設定的工作目標,主要是「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這個目標原來就是針對兩蔣時期的統治而來,民進黨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抹黑國民黨統治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以承接其台獨的理論依據。這樣的作法不僅違背憲法有關中華民國的法統地位,更有違民主政體的政黨政治常軌。在這樣背景下成立的促轉會和制訂的《促轉條例》,就不是真正為正義而來。
促轉會成立五年來,所做出來的成績根本不值一提,成立之初即要求國民黨清查政治檔案,又要求查封國民黨智庫,就是政治清算。往後雖然也公布了四波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名單,但一連串作為也是圍繞著國民黨的「不義」而發,以致促轉會被批評為警備總部或是東廠。最近提出來的議案就有「將中正紀念堂改制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拆除故總統蔣公銅像」等。
這兩個議題都是民進黨在選舉期間造勢的主張,有些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首長更是直接把蔣公銅像移除,這是爭議多年的老話題,而且在阿扁執政期間就已經把中正紀念堂改名為自由廣場。促轉會大張旗鼓拿這兩個案子來處理,無非就是閒著沒事幹,增加一些博取版面的機會罷了。事實上,這兩個案子是極為敏感的政治案件,極易引發政治對立,正是促轉會應該避免的案子。可見促轉會關心的是民進黨的選票,而不是社會正義。
依照《促轉條例》規定,促轉會在成立兩年之內應該向行政院長提出任務總結報告,然後解散。但是促轉會如今已經成功扮演東廠角色,怎捨得就此輕易解散。因此連續三年以任務未完成為由報請延長。試想,現任促轉會的委員幹得正起勁,民進黨也正好有個東廠打擊異己,又怎捨得就此解散!
如今促轉會的命令居然可以下達到學校,要求光復國小拆遷蔣公銅像,光復國小居然乖乖就照辦了。促轉會已經完全複製東廠和警總的威權。依照《促轉條例》,促轉會對地方政府有委託權,但絕對沒有命令的權限,如此作為簡直比法院還有權威。它目前的功能也只剩下製造族群對立、社會不安而已。只要這隻憲政怪獸還存在一天,台灣的民主政治就蒙羞一天。這個沒事找事幹的機構,還是及早解散了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