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桿菌 恐造成血小板低下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年健康意識上升,許多人都有定期健康檢查的觀念,也常會注意到血小板數值,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輕微的血小板低下往往沒有症狀,容易被輕忽,最新研究指出,感染幽門桿菌可能與血小板低下有關。康本初說,血小板參與人體的凝血作用,血小板由骨髓製造後進入血管內,當血管有缺損,血小板便會經由一系列反應,形成血栓、幫助止血。血小板低下,除了幽門桿菌感染外,還有三個可能原因,分別為製造不足、破壞或耗損太多、累積在過大的脾臟所致。
康本初解釋,可能因幽門桿菌所帶的某些抗原類似血小板的結構,身體免疫細胞誤將血小板認為是外來物質,加以攻擊破壞,造成血小板低下。倘經過治療,將幽門桿菌根除,血小板的數目,就有可能會回升。
胃部病兆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除了飲食習慣可能引起外,胃幽門桿菌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感染後雖然不一定會有症狀出現,但長期感染幽門桿菌幾乎都會導致慢性胃炎,未來發生胃癌及胃淋巴癌的風險大幅提升。
感謝你的寶貴貢獻,這篇文章不僅引人入勝,還讓我對事情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