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方便兩岸往來做起
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日前舉辦「新情勢下兩岸經貿之挑戰及因應」講座,邀請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視訊出席發表專題演講。在談及兩岸疫苗認證和人員往來時,他說全世界防疫做得最好的是中國大陸與台灣,預期疫情和兩岸經貿都會恢復,兩岸應重啟對話,善意溝通疫苗認可,調整作業。邱主委公開稱讚大陸防疫全世界最好,期待雙方溝通防疫作業,是民進黨政務官中極罕見之舉。他期待兩岸溝通疫苗相互認證,便利商貿運行,雖是台灣工商企業界至所期盼之事;可是台方拋出風向球後,陸方並無正面回應。國台辦更在意台灣駐美單位更名一事,指為「包藏禍心」;對美英澳軍事合作,又強調台灣在印太的作用,嚴批是「以台制華」的陰險圖謀。
台灣輿情反映也是消極看衰多於積極鼓勵,網論多認為兩岸官方既無政治共識,斷絕問訊已久。去年新冠病毒擴散,「武漢肺炎」不絕於口,防疫措施從對陸斷航、邊境人流管制、限制口罩郵遞大陸數量,乃至採購國際疫苗等周折,已傷害兩岸人民感情;現在才要共同防疫,恐知易行難。
新冠疫情蔓延近兩年,迄今看不到盡頭,長期警戒、檢疫、隔離以阻絕病毒,必重傷民生經濟。有外資品牌的海南雞飯、肉骨茶等連鎖餐飲企業,已從台灣的百貨公司、大賣場撤櫃,有的連廚具設備都無力收拾,交由賣場善後。中華民國旅館公會聯合會統計,全台有二十四萬間合法旅宿房間,今年暑假住房率只有二成上下,業界擔心如此市況,賣房間不成,會淪落到賣飯店。
兩岸貿易旺了三十年,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都擋不住成長勢頭。去年兩岸貿易總額逾兩千六百億美元,台灣對陸貿易順差超過一千四百億美元。今年前五月兩岸貿易額同比增加三成五,經貿互動更熱絡。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表示,以台灣和大陸經濟依存度,根本不可能不溝通。
受防疫政策影響,兩岸人員來往幾近斷流,今年第二季自大陸入台旅客僅一千九百餘人。有的旅陸台商已近兩年未返台,有台幹在大陸接種疫苗後返台探親,隔離檢疫十四天,加自主管理;自由活動一周,再返昆山,又得接受同樣時間的隔離檢疫程序。有位落腳江蘇淮安的台商必須出差印尼,繞道台灣探親,再返回大陸工作地點,三地隔離檢疫,不只費時,還耗盡了他的業務利潤。
防疫目的在維護社群安全,但獨沽一味的堅壁清野,護持社安未必周到,卻已危害社群生機。香港有回港易、來港易辦法,視大陸各地防控疫情得失,機動調整人流入出境管制規定。泰國為復甦觀光產業,設計方便旅客到島嶼度假的檢疫辦法。越南採封鎖管制欲清零疫情,致使河內美國商會警示,有四分之一美商將因重大損失而結束越南事業。陸媒則報導遷廠赴越的企業,已在籌畫再遷返大陸了。
兩岸共同防疫,恢復人流便捷互動,不只是企業營運之必要,更是千千萬萬人心之所欲。邱主委拋出了溝通風向球,有論者主張從恢復金馬小三通做起;也有學者建言,陸方不必盡視為民進黨政府藉邱軟調,以平衡「駐美處更名案」的兩面手法。兩岸政府當思為民辦好事是本務,就請從來回兩岸變容易做起。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