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避免耳膜破裂 2招平衡耳壓
【本報台北訊】潛水時未正確進行耳壓平衡,恐致耳膜破裂、聽力受損。林口長庚耳鼻喉科醫師趙偉傑表示,下潛深度愈深,水壓會改變體內壓力,有賴人體調適壓力變化,避免體內組織變形或受損傷。其中,「耳壓平衡」尤為重要。趙偉傑說,一般民眾下潛時,不會有身體變化的明顯感受,一旦遇到突發狀況,突然著急想要浮出水面時,就容易導致耳壓失衡,當耳外的壓力大過耳內的,耳膜會感覺到劇烈拉扯,初期倍感疼痛,引起恐懼與不適,待壓力變化更大時,會出現暈眩等更嚴重的副作用。
趙偉傑進一步指出,耳壓失衡還可能導致耳膜破裂,這時將出現耳朵疼痛、上浮後耳朵感覺被水塞住或是聽力受損等症狀。
若想預防潛水意外,建議潛水客事前務必先學好平衡壓力的技能,水中壓力較陸地大,在陸地上應頻繁練習,避免下潛時無法吹動平壓;咀嚼口香糖、按摩顳顎關節,可舒緩口部肌肉、預防抽筋,避免影響平壓技巧的發揮。
潛水時,應把握時間,下潛上浮都勿過度匆忙,速度應放慢,平衡壓力後,才能再下潛至不同深度,可使用閥式平壓法或法蘭茲平壓法。
閥式平壓法:在水中捏住鼻子,用力吹氣,約有六、七成的人會成功,而另外二、三成人可用時間換取平衡,在一定深度待久一點,讓身體平衡壓力。
法蘭茲平壓法:考慮到自由潛水是一口氣憋到底,與時間賽跑下,較不適合用時間換取平衡,這時可使用法蘭茲平壓法,以舌根肌群為主的推送口腔內空氣。
上岸離開水面後,可滴二至三滴生理食鹽水,流進耳內再流出來,清除海水鹽分與髒汙,再用蒸餾水沖洗耳朵外部,並擦乾耳朵、保持乾燥,避免細菌入侵。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