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坐多動 遠離代謝症候群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疫情期間民眾大多數宅在家,長時間久坐不動,若飲食攝取上又偏向高油、高糖、高鹽,累積的不良生活習慣,容易產生血壓、腰圍及體重等生理數值超標,導致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提高,慢性疾病也可能悄悄找上門。家醫科醫師陳宏麟提醒,中壯年是身體容易出現健康警訊時期,依據國健署二○一八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國人中壯年每十人就有三點六人,患代謝症候群,高達近五成腰圍過粗;「代謝症候群」是三高、糖尿病、心臟病及腦中風等慢性疾病的前兆。
陳宏麟表示,「腰圍」是判定代謝症候群最簡易指標,也是民眾最容易超標的項目,成年男性腰圍大於等於九十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八十公分,即代表腰圍過粗,表示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增加。
國健署長吳昭軍說,根據去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十大死因過半是慢性疾病,特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共同危險因子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呼籲民眾透過自我健康管理四招,預防代謝症候群,包括晨起十分鐘量血壓、腰圍及體重;健康飲食;少坐多動三十分鐘;拒絕菸酒不熬夜。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