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行誼】 不占人便宜
有一年冬天,陳寅恪窮得連買煤取暖的錢都沒有,北大校長胡適得知後,便決定贈一大筆美元。但陳寅恪拒不接受,又迫於燃「煤」之急,最後他決定用賣掉藏書的辦法來換取胡適的美元。於是,胡適就派了自己的小汽車,讓人到陳寅恪家裝了一車關於佛教和中亞古代語言等極為珍貴的書。陳寅恪只收了二千美元,這個數目在當時雖不算小,但同書的價值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僅一部《聖彼得堡梵德大詞典》的市價就遠遠超過這個數目,這一批書實際上帶有捐贈的性質。
陳寅恪不貪人財、不占便宜、自謀圖強,是一種潔身自好的修養、一種自尊自愛的表現,更是一種大見識。
著名書畫藝術家黃養輝,曾給徐悲鴻當祕書二十年。受大師的影響,黃養輝很早就喜歡上了收藏。當年,黃養輝與林散之(詩人、書法家、畫家)關係非常好,先後收藏了林散之三十多件作品。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書畫作品不像今天這樣值錢,很多名家的作品都是隨手送人,但黃養輝從不白拿。
每次林散之給他寫字時,他都會給林散之帶些物超所值的水果或其他食品去感謝。兒子黃賢安很不理解,黃養輝解釋:「這是對他人作品的尊重。無論我們關係多好,我都不能白拿別人的作品。」
黃養輝喜愛收藏,但不白拿別人的作品,既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也彰顯了自己不占人便宜的高尚品行。由此啟示我們:真正的友情是需要互動的,更需要理解和體諒,而不是只求索取,不懂回報。
謝謝分享 每日一推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