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狐疑諉過 不如自強
中國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日前在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以視頻賀信表示大陸願為台灣青年在陸學習、就業、創業提供良好條件;希望台青為兩岸和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參加論壇的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也勉勵青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拒絕數典忘祖、去中國化、扭曲中華歷史的操作。民進黨政府執政逾五年,兩岸官方久未通問訊,狐疑陸方又在藉交流活動改變台青政治認知;陸委會乃聲明,台灣人民會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及民主、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加強與世界交流合作。民進黨立委則攻擊洪秀柱當大陸統戰樣板,不愛台灣、只愛中國,直接搬去中國住就好。
狐疑會牽引誅心論。依陸方政策,持有大陸居住證台胞可在居住地免費接種新冠疫苗。今年十月起,北京有居住證台胞可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後退休可領養老金;也可申請中止,一次性提取戶頭裡的儲蓄額。
兩年前大陸出台這項政策時,政府就認定陸方藉便民口號利誘攏絡,不尊重台灣民意,欲實質控管台胞,操作兩岸同屬一中的統一進行式。如今居住證兌現功能,陸委會再批是中方透過社會經濟融合削弱我方主權,正研擬修改兩岸條例,提醒旅陸台民領居住證有風險。
面對陸方未經兩岸協商,單邊推動台胞政策,政府以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之名,密織國安五法、反滲透法,堵境外敵對勢力,也猜防自家台民的忠誠。但狐疑、猜防改變不了大陸相對台灣的發展優勢,當民進黨與附隨網工動輒問人愛或不愛台灣時,根留台灣的食品工業集團大老表示,中國還在崛起,要有深耕一百年的準備;台科大畢業台青認定中國網路產業正在蓋摩天樓,孤身一人也要西進一級戰場。
蔡政府完全執政後,對人民政治認知與認同格外上心。認知是通過體驗、詮釋現實產生認同與否的心理過程,去年新冠大疫擴散全球,台灣藉四面環海、控管邊境,像海角樂園般穩當;斯時也有留學歐美的學生返台避疫,旅陸台商回台投資,人民用行動表現認知認同。
今年英國變種病毒株入侵台灣,政府防疫失宜。《經濟日報》公布新冠疫情對中小企業影響的調查結果指出,不滿意政府防疫政策者高達七成;八成五以上受訪者認為政府應開放企業、民間團體、地方政府向國際採購疫苗;有一成中小企業受訪者為疫情暫停營業,超過四分之一受訪者打算在疫後縮小事業規模,普遍不看好前景。
全球競比,《日本經濟新聞》的「日經新冠復甦指數」、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編製「正常指數」、美國彭博資訊六月底製作的「全球防疫韌性排名」,台灣均列後段;大陸不但超前,還在日經指數評比中排名全球第一。
現實如此,政府諮商的公衛大老竟仍倡言台灣是防疫典範,國防部下屬研究單位分析網路論壇PTT八卦版貼文內容,把對政府的批評或諫言,解讀成系統性渲染、操作假訊息,暗示防疫一團亂、大陸比台灣有效率等輿論風向來自大陸。
三軍之災生於狐疑,為政者把採購疫苗失慮等過失外向歸因於大陸阻擾,於事無補。狐疑人民忠誠,只會使民心更分歧;諉過大陸,徒曝己短。政府若想凝聚民心認知,當思上善若水,自強才會得到認同。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