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均 含鈉太高 微波食品 2大地雷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疫情期間,不少人為求方便,以微波食品充當三餐,營養師表示,有人以為吃微波食物會致癌,通常來自部分民眾對「微波爐」的誤解,其實,「微波」本身並不會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甚至還能保留更多維生素和礦物質;應該注意的,反而是「營養不均衡」與「鈉含量過高」兩大健康地雷。曾有網友在批踢踢上分享自身經驗,表示連續吃便利商店微波食品到現在,除了假日偶爾出去吃小吃店,上班日多靠超商便當度過,這段期間常有人關心他的身體狀況,「有沒有拉肚子,或是營養不良」。
他表示,由於剛開始工作,不太敢花錢,飲食營養不良,身體常出毛病。後來,每天吃超商便當,有不同菜色選擇,雖然花費比以前多一點,但身體狀況比之前好多了,雖然還有比這個更省錢、更健康的方法,但因為工作忙,租屋處也沒有廚房,超商對他來說,是兼具省錢、便利、健康的好選擇。
多吃蔬菜水果
經常變換食物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常吃微波食品不會致癌,要注意的是微波食品整體口味偏鹹,鈉含量較高,應避免經常食用,引發腎臟方面疾病;二是蔬菜量不足,導致膳食纖維不夠,建議可另購生菜沙拉或添加香蕉、芭樂等,來補充蔬果類營養。多吃富含鉀離子的深綠色蔬菜及水果,也有助於平衡加工食品中高含量的鈉。
李婉萍提醒,由於微波食品缺乏蔬菜,如果不懂得「聰明吃」,亦即經常變換食物、補充營養,仍可能因為膳食纖維不足,而提高大腸癌風險;她呼籲上班族,切莫為求方便、省錢,隨意打發三餐,即便吃超商食物,也要注重營養均衡,才不會因小失大。
電磁促成熱能
並不具放射性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人們對微波食物的安全性存疑,大多數是因為對微波爐有錯誤認知。
微波爐加熱食物的原理,所謂「微波」其實是電磁波的一種,它可以輕易穿透絕緣物體,當啟動微波爐時,就會讓微波爐內部產生「微波」,當「微波」被含有水分的食物吸收時,就會讓食物中的水分子與微波爐所發出的「微波」一起以相同頻率震動,震動中會造成分子間的摩擦,進而產生熱能,讓微波中的食物由外層逐漸加熱至內層。
她引述美國癌症協會說法,微波爐並非利用「X射線」或「伽馬射線」來加熱食物,並不會使食物具有放射性;微波爐可以烹飪食物,但不會改變食物的分子或化學結構。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也澄清,與傳統烹飪相比,利用微波爐來烹飪食物,不但不會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事實上,可能會保留更多維生素和礦物質。
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周志輝表示,一般便利商店的微波鮮食,通常已選用耐熱容器,至於其他微波食品與塑膠容器,加熱前應注意標示資訊,可參考容器底部或外包裝標示的耐熱溫度、微波符號及材質標示等,確認可否用微波。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