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缺電陰影 揮之不去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在今年三月發布《二○二○台灣能源情勢回顧》顯示,標榜「能源轉型」的蔡政府,其實多項指標根本就是往能源轉型的反向發展的,包括:再生能源發電量衰退、全台電力消費成長等,都會影響電力的供應。根據能源局發布的資料顯示,二○二○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從二○一九年的百分之五點六降至二○二○年的百分之五點四,減少了零點二個百分比,遠不及政府原規畫二○二○年綠電占比百分之九的目標。
能源局資料顯示,按這個進度,從今年開始,五年之間,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年平均成長率都要高達百分之六十一點六,那麼,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才可能達到百分之二十、發電量六百一十七億度的規畫。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本報前曾提及,政府規畫二○二○年與二○二一年要完成二百九十一支離岸風機加入發電行列,相當於五座中火燃煤機組的發電量,但目前完成數為零。
蔡總統曾經掛保證,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下,一定不會缺電,同時電價也不會上漲。然而五一三及五一七兩度大停電,已證明缺電問題確實存在;台電已表示,若電力不足,勢必要以燃煤、燃氣等方式補足缺口,而行政院果然就急著跳過地方政府直接核准中火擴建,足見缺電問題箭在弦上。中火雖增氣不廢煤,但仍會造成空汙風險,這對台中甚至中部人明顯不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史上十大用電量,其中有七次發生在今年的七月之前,且進入七月後,用電量仍迭創新高。例如,核二廠的一號機停機後,七月五日的尖峰負載備轉容量率僅剩下百分之六點○七,供電燈號顯示為黃燈,如果七、八月再創用電新高,台電恐怕就撐不住了。
缺電對產業影響巨大。彭博社最新的研究報告就示警,台灣科技大廠未來幾年可能面臨電力價格大漲、甚至缺電危機。其中,缺電引發護國神山台積電是否出走的疑慮。如台積電核准近二十九億美元預算,將在中國大陸南京廠擴充二十八奈米產能;且歐盟和日本都積極邀請台積電前往投資設廠。
台積電南科廠四月十四日即因附近工程不慎挖斷台電電纜造成跳電,一個「小意外」估計就付出了近十億元的代價,電力不穩的損失實在不可小覷。
面對缺電疑慮,政府必須誠實回答:一、核二廠1號機已於七月二日提前除役,所差的百分之二點六電力缺口,如何補足?二、台電公布的備轉容量率常見取巧做法,如把太陽光電整體二百六十萬瓩容量都算進來,這是明顯的膨風,因為實際供電並沒有這麼充裕。那麼,真實的整體備轉容量率到底是多少?
盛夏高用電已來臨,請問準備好了嗎?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