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他山之石看疫情解封
全國防疫三級警戒已逾兩個月,行政院宣布七月二十七日開始降級,但考量全球疫情風險升高,並未降到原本規畫的二級,而是介於三級和二級之間的「二點五級」。即令如此,對一般民眾與業者最關切的餐飲內用,包括雙北在內的多個縣市仍決定「逆時中」,暫時不予開放,再度凸顯中央和地方的不同調。自疫情全球爆發以來,如何精準拿捏防疫的收與放,就是各國政府的兩難問題。每當雷厲封城使得確診數下降後,要求鬆綁的呼聲就此起彼落,但解封之後疫情立刻攀升,不得不再次收緊管制。這樣來來回回、時緊時鬆的結果,不但疫情沒能消弭,人民生活與經濟運行也大受影響。
原本大家以為只要疫苗普遍施打、形成集體免疫後,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不料Delta變種病毒一來,一切又得重新來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面對疫苗施打後的防疫與解封,勢必成為下階段各國要面對的共同挑戰;最近英國的英格蘭地區宣布全面解封,正可提供他山之石,值得台灣借鑑。
英國疫情在今年一月達到高峰,每天新增確診超過六萬例,後來隨著疫苗接種及封城措施奏效,疫情快速回落,五月一度降至每天不到一千七百例。英國政府自五月起分階段放寬防疫措施,包括有限度重開酒吧、恢復餐廳內用。接著歐洲國家杯足球賽舉行,掀起舉國狂歡,導致疫情急劇反彈,最近每天確診數都在四萬到五萬例之間。但英國仍決定如期於本月十九日解封,讓外界甚為不解,質疑英國政府是否瘋了?更有一千多位科學家連署,批評英國政府的解封太危險!
英國政府這麼做雖然被稱為「豪賭」,其實是有科學依據作為「底氣」。首先,迄今英國成人接種一劑疫苗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八,完整接種兩劑的比率也達到百分之六十八,剩下未打針者,三分之二屬於十八歲以下不適合接種疫苗,其餘三分之一則基於健康等各種原因沒有施打。換句話說,英國疫苗的接種率已經近乎到頂,不可能再顯著提升了。
其次,英國近月來確診數雖然升高,但相較於一月時的疫情高峰,目前染疫後轉成重症與死亡人數卻大幅降低,從當時的「三高」:高確診、高重症、高死亡,變成「一高兩低」,顯示疫苗還是發揮功效,醫療負荷也大為減輕。
難怪英國首相強森會說,如果這樣還不能解封,「我們何時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對照英國經驗,以下幾點是台灣可以參考借鑑的:
一、普遍施打疫苗仍然是解封的首要前提,應官民合作爭購更多疫苗,並公平施打,力求普及。目前台灣第一劑施打率只有兩成多,距離全面解封還有很大距離,我們絕對沒有大意的本錢。
二、台灣三級警戒兩個多月,內需產業叫苦連天,失業率也攀升到十年新高,但台灣外銷完全不受影響,全年經濟成長率可望創新高。在這種情形下,只要政府做好行業的精準紓困,台灣又比英國有條件執行較嚴格的防疫管制。
三、台灣人民的防疫意識很高,這一波疫情能夠在兩個月內緩和下來,除了各級政府的努力之外,主要就是靠國人的自主配合。這將是未來台灣全面解封時的最大憑靠。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