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感染風險高 接種疫苗保護長者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冠疫苗全國開打,因高齡者為感染新冠死亡率較高的一群,各地皆讓八十五歲以上最長者優先施打,但陸續傳出十例以上高齡者於疫苗施打當天或隔日猝死的消息,引發全國譁然。長者是否同時為新冠感染風險高、施打疫苗風險也高的一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指出,目前每個國家在實施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之初,都有長者疑似施打疫苗後死亡事件,引發社會擔憂,但以英國為例,AZ疫苗一路從春天接種到現在,疫苗人口涵蓋率升高後,死亡與重症就成功降低了,在利弊權衡下,仍建議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都應盡快接種疫苗。
提升接種涵蓋率
有效形成保護力
羅一鈞呼籲,提升接種涵蓋率,才會對自己與家人、群體社會都形成保護力,他請民眾切莫因為這幾天尚未釐清背景的死亡病例,就對施打疫苗望之卻步,「病毒不會等我們疫苗打好,才爆發群聚」。
「十多位高齡者打疫苗後猝死,台灣並非唯一」,台北市關渡醫院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陳亮恭表示,此現象並非單獨出現於台灣,挪威全國三萬五千名平均八十七歲的護理之家住民施打新冠疫苗後,累計通報一百例疑似與疫苗注射相關的死亡個案。
根據挪威邀請兩組專業醫師進行交叉審查與比對結果,其中百分之三十六可能與疫苗注射有關,換算下來大約是千分之一的風險。但這群個案不僅年長,也有多重慢性病、失能或失智,並未進行後續病理解剖,因果關係難以確認,然此現象值得以高齡醫學的角度深思。
陳亮恭說,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的疫苗,但根據高齡醫學界累積許多流感疫苗的研究顯示,衰弱或失能長者的身體機能較為脆弱,接種流感疫苗後往往未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
降群聚感染風險
落實長照機構消毒
陳亮恭對防疫的首要建議,是以完善長照機構環境的消毒、照顧人員與家屬的疫苗接種為先,因為「機構住民往往失能,而有行動障礙,接觸外界感染源的機會較少」。
他指出,今年六月初,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透過數學模式的方法進行模擬,並將結果發表在《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期刊。
該研究考量新冠病毒疫苗在長照機構住民的效果差異與各項臨床因素,發現最關鍵的防疫作為是「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施打率」,而非普遍提供住民施打;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接種率,同時顯著降低機構住民的感染風險。
陳亮恭說,結果與過去流感疫苗研究發現類似,顯見在長照機構這個住民群聚與特殊健康風險的環境中,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接種、環境清潔消毒、完整口罩使用與確保接觸個案前後洗手等原則,可能都比提供住民疫苗接種,更為重要。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