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孔子看好楚昭王
文/王兆貴孔夫子與楚昭王是同一時代的人,並於同年去世。他老人家對楚昭王頗有好感,讚揚「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因此,楚昭王曾被孔子列為其實現政治抱負的人選之一。
孔子打算南下去見楚昭王,共商治國大策,不料卻招致陳蔡兩國的圍堵,行動失去了自由,連飯都吃不上。最後還是楚昭王派兵前往,化解了「陳蔡之厄」。
那麼,孔子為何看好楚昭王呢?我們知道,在先秦諸侯國中,楚國崛起較晚,直到周成王時期才被封為子爵。楚君熊通上位之後,讓隨侯給周天子傳話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周室雖已式微,但對以「蠻夷」自居的楚人仍然保持著文化上優越感。得到否定答覆後,熊通大怒說:「王不加位,吾自尊耳。」於是,就自封為楚武王。
到了楚莊王執政時,楚國擊敗晉國,問鼎中原,躋身「春秋五霸」之一。後因楚平王昏庸好色,聽信寵臣費無忌的讒言,將原定迎娶為太子妃的秦國公主孟嬴納為己有,逼走了太子,殺害了伍子胥的父兄,由是埋下禍根。
一時間,內憂外患齊發,孰料楚平王熊居釀成的惡果,卻降臨到了兒子楚昭王熊壬的頭上。在吳楚大戰中,郢都淪陷,昭王逃亡到隨國。若不是申包胥哭秦庭搬來救兵,楚國幾乎亡矣。昭王復位後勵精圖治,逐漸恢復了元氣,被譽為楚國「中興之主」。
據漢代劉向所著的《說苑‧君道》記載:楚昭王之時,有雲如飛鳥,夾日而飛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驛東而問諸太史州黎,州黎曰:「將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馬說焉則可。」
大意是說,楚昭王時,天空出現異象:有飛鳥狀的雲朵,裹挾著太陽飛了三天。昭王有點兒擔憂,就派人去向太史州黎請教。州黎說,這是個凶兆,將有災禍降臨到大王身上。不過,讓令尹司馬代您受過就可以了。
令尹司馬聽太史州黎這麼一說,就立即齋戒沐浴,打算向上天祈禱,以自身替大王贖罪。昭王叫停說,對於楚國而言,我好比胸肋,令尹司馬就像臂膀。胸肋有毛病,轉移到臂膀,還不是同在一個軀幹之內?若有災禍,就讓它降到我身上吧。怎麼能讓別人代替我去受過呢?
嫁禍於人的行為,好聽的說法叫「危機轉移」,是人性中陰暗心理的表現形式之一,自古而今都不乏範例。楚昭王不願嫁禍於人,說明他胸襟大度,不失為一位開明的君主,也是孔子看好他的原因之一。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