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裴光庭的一生
文/余遠炫裴光庭是唐玄宗開元時期的一名宰相,對當時的文官制度做出最具爭議與貢獻的政策,是推出「循資歷」的方式,也就是用人的升遷標準不只看才能,更要看年資,只要他在這個機關久了,累積一定的資歷就可以升官。這個方式獲得許多保守型的人員支持,卻讓一些富有才華想跳級升遷的人反對。雖然「循資歷」曾被廢除,到直到今日,仍是一種升遷制度的考量,影響後世深遠。
「光庭」有光耀門庭的意思,因為光耀門庭所以價值連城,所以他的字就稱為連城。裴光庭的父親是唐朝名將裴行儉,母親則是庫狄氏,他是裴行儉最小的兒子。裴光庭年約六、七歲時,父親就已去世了,但因裴行儉對國家有大功,所以他以「門蔭」的方式,受到關照,加上母親庫狄氏是武則天的女官,裴光庭甚至娶了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女兒為妻,成為皇親國戚。
但隨著武則天結束武周政權,裴光庭因為是武三思的女婿而遭到連累貶官,但河東裴氏具有一定影響力,唐玄宗時期,裴光庭回到朝廷,因唐玄宗決定封禪而受到重用。原來唐玄宗想封禪泰山,但又怕突厥來襲,裴光庭建議皇帝邀突厥與會封禪,突厥如果答應,其他各國也會派員參加,封禪典禮不但可以進行還可強化與各邦的關係。
突厥首領後來參加封禪大典,果然如裴光庭所說的沒有戰事,獲得非常好的成果。開元十七年時,裴光庭拜為宰相,成為唐玄宗時期的宰相之一。裴光庭並不擅長與人交際應酬,卻能做到宰相的職位,他看起來好像沉默寡言,但卻默默做事,交辦的任務總能做得完善。開元十九年時,吐蕃(西藏)來向唐玄宗求經書,希望豐富吐蕃的文明,但有部分官員反對,認為把中國的圖書經典送給吐蕃,萬一他們從中學到兵法,就會變成難纏的對手。
裴光庭卻認為,經典具有教化民心的作用,也可增加吐蕃的文明開化,贈送經典圖書與吐蕃,是一種文化交流。唐玄宗同意裴光庭的看法,把典籍贈與吐蕃、皆大歡喜。開元二十一年,裴光庭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歲,玄宗還因此輟朝以示哀悼,並命張九齡為裴光庭撰寫碑文紀念。
頁:
[1]